中国最新的通胀数据在周末公布,报告了4月份的价格变化。消费者价格环比上涨0.1%,但年度价格变化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0.1%的负值。同时,生产者价格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生产者价格已经连续31个月处于负值区间,目前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这一情况会很快改变,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外汇分析师沃尔克马尔·鲍尔(Volkmar Baur)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领先整体PPI的两个子类别——采矿和原材料的价格趋势,最近显示出加剧的负面趋势。这表明生产者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仍将保持负值。然而,生产者价格子类别中的迹象也表明消费者价格趋势将保持低位。”
“美国和中国之间昨天达成的协议,初步阶段内大幅降低相互关税,应该会对价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见上文)。然而,中国走向通缩的趋势已经持续了更长时间,可能只会受到这一改善的微弱影响。”
“因此,通胀仍然处于低位,接近通缩。短期内或许不太可能再有进一步的降息。然而,从结构上看,方向可能是明确的。尽管人民币在几天内享受了政治利好,美元/人民币目前回落至7.20以下,但人民币在中期内更可能会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