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幣匯率逼近156!高市財政刺激引市場擔憂,下一目標價160?
- 黃金、比特幣、美股「三殺」!什麼原因?未來走勢如何?
- 日圓失守¥155:日圓走勢暗示資金避險轉向?
- 聯準會降息預期生變!歐元、美元反轉在即?【外匯週報】
- 日幣匯率逼近158!日本批准21兆日圓經濟計劃,貶值勢不可擋?
- 又一場大屠殺!比特幣跳水失守8.55萬,「長期沉睡錢包」突然開始流動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華融國際和中國光大旗下中國光大控股(0165.HK)的現任駐港高層及前員工,最近幾個月被要求退還過往的部分獎金。
財新報道稱,被要求退還的獎金和被要求放棄的遞延獎金數額,依據項目大小,在幾千元至上千萬元不等。受波及的員工主要是專案前台人員,基本上是內地背景的“港漂”,不涉及中後台。
有市場專業人士向財新表示,光大控股等中資機構的一些早年項目,獎金不僅提前發放,且金額也很“豪放”,在有關專案虧損並拖累了整個集團業績後,追回部分獎金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另一方面,此種「反向追薪」也屬於違約行為,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像有一定影響。
財務數據方面,2022年,中國光大控股年度淨虧損約77億港元,其中包含投資虧損淨額約58.9億港元,公司基金管理業務及自有資金投資業務均出現大額虧損;2023年公司年度淨虧損改善,縮小至約17.6億港元,包含投資虧損淨額約4.89億港元。
資料來源:公司2023年年報
95%金融機構已實施「反向追薪」
「反向追薪」,嚴謹來說,是績效薪酬追索扣回製度,指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或關鍵職位員工,其本身在任職期間未能勤勉盡責,導致發生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造成重大風險損失,金融企業不僅會停止支付其未發放的部分或全部薪酬,而且還會追回已經發放的績效薪酬。
2022年5月13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明確證券公司在製定薪酬制度時,應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包括獎金、津貼等薪酬止付、追索與扣回等內容。
去年3月,原銀保監會表示,95%以上機構已製定並實施了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製度。
根據LiveReport大數據不完全統計,已製定該制度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蘭州銀行、齊魯銀行、中國人壽、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香港等。
許多銀行已在年報中公開揭露「反向追薪」數據。
招商銀行,2023年,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4,415人,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4,329萬元;
2022年,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2,876人,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5,824萬元。也就是說,招商銀行兩年共追回超1億的薪酬。
中國銀行,2023年,共對2,059人次執行追索扣回,金額合計2,275萬元。
華夏銀行,2023年,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員工820人,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額1,558.89萬元。
上海銀行,2023年,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總額為1,441.78萬元。
閱讀更多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