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首富公司,1個月飛漲65%!

格隆匯
更新於 2024-5-22 08:49
Mitrade

近期來,中國樓市迎來重磅利好組合拳,包括大比例降低首付、公積金利率下調、央行出資3000億設立保障性住宅再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超越市場預期,以致於地產鏈相關公司迎來了一波大回血。


主要建築塗料的三棵樹,福建莆田首富洪傑掌控的私人公司。該司自4月中旬以來,股價已大幅反彈超65%,期間還連續拉了3個漲停板,比防水茅的東方雨虹還要強勢。



如此勁爆的行情,也讓一眾散戶垂涎欲滴,躍躍欲試。但這樣一波急促行情的背後,真的會是三棵樹困境反轉的前兆嗎?


01


在我看來,三棵樹股價大反彈更多源自於交易層面——先前的股價跌得太深了,因政策消息面刺激來一波技術性反彈也實屬正常,而基本面仍在持續尋底中。


2023年,三棵樹營收124.76億元,較去年成長10%,創下歷史新高。歸母淨利以及扣非歸母淨利分別為1.74億元、4,403萬元,較去年同期驟降47%、80%。利潤表現,一把回到了六年前。



三棵樹增收不增利,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第一,營收僅成長一成,但銷售費用成長23%,管理費用成長26%,財務費用成長27%,均遠高於營收成長速度,也暗示了下游需求偏弱,需要更多費用支出來拉動業務規模成長。


第二,房地產市場持續不景氣,不少開發商客戶暴雷,導致應收帳款急劇膨脹,壞帳損失也較疫情前大幅攀升。


近幾年,三棵樹不少大客戶相繼出現重大經營問題,包括恆大、融創、藍光發展、華夏幸福、陽光城、中南建設、富力、金科。這些地產客戶欠了三棵樹很多錢,不容易拿回。其中,把三棵樹坑的最慘的當屬恆大。


2021年,恆大欠三棵樹1.8億元,沒有錢支付了,於是雙方達成協議用49套房來抵債。隨後,三棵樹向恆大相關公司支付了「工抵房意向保證金」20萬元、購屋定金288萬元、購屋差價款約78萬元。後來的劇情令人大跌眼鏡,恆大非但沒有把49套房過戶給三棵樹,反而轉賣了給了其他人。最後,三棵樹落得個錢房兩空。


截止今年第一季末,三棵樹應收票據和應收帳款高達31.95億元(超淨資產的27.5億),較2019年大幅上升66%,佔總資產的23.8%。不少應收帳款已經變成了壞賬,三棵樹無奈進行了信用減值。 2023年,信用減損損失超3.5億元,加上前3年累計提列超過14億元,2019年僅提列6,435萬元。


如此一來,三棵樹財務狀況趨於緊張。


首先,資產負債比率從2019年的67.64%大幅上升至最近3年的80%以上。其次,貨幣資金不足以涵蓋短期債務。公司最新流動資產為65.75億元,其中貨幣資金僅13.86億元(包括受限現金),但短期借款19.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餘額5.83億元,現金短債比僅0.55 %。


獲利能力方面,今年第一季末,銷售毛利率為28.38%,較2015年高峰大幅下滑19%,2021年曾一度下探至26%。再來看淨利率,同樣大幅下滑,最新僅2.29%,2021年一度為-3.47%,而2020年及以前年份仍可維持在6%上方水準。


伴隨著三棵樹淨利率大幅下移,淨資產收益率也持續處於下降通道。 2015-2023年,ROE分別為23.%、16.7%、16.7%、23.6%、18.31%、25%、-18.7%、15.6%、7.4%。


綜上來看,這些年三棵樹基本面有所惡化,亦是股價一度暴跌近80%的最核心邏輯。


02


伴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預冷,上游鋼材、水泥,下游建材、家居、防水等細分行業均陷入了基本面持續惡化之中。相關龍頭股價也一跌再跌,包括海螺水泥、中國建材、歐派家居等。


2022年,中國樓市掉頭,出現歷史性轉折點。當年銷售面積大幅下滑逾24%。後來,疫情放飛至今,地產銷售仍承壓下跌。 2021—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整整少6億平方米,累計減少35%。並且,這還未觸底。今年1-4月,新房銷售面積再度下降超20%。從賣出新房子到產生下游塗料、家居、建材需求,可能還有1-2年的滯後效應。


所以以此來看,這些相關產業基本面所言觸底還為時過早(但股價或許會提前交易景氣回升的預期)。


不過,家電、掃地機器人同樣作為房地產下游領域,資本市場卻與上述細分產業顯得更加樂觀。尤其是家電,今年2月初以來整體持續反彈了25%以上,離2021年歷史最高峰迴撤不足15%,表現絕對夠驚艷。國內市場,家電已在2017年見到天花板,後來總規模不斷震盪下降。未來兩年,新房地產銷售大跌傳導至下游,家電市場萎縮的會更多一些。



中國電有海外這條成長曲線,可以對沖國內業務下行基本面。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生產規模和出口規模均位於全球首位,家電貿易份額佔了全球38%。其中,冰箱、洗衣機、電視、小型家電在全世界的產品產量佔有率都在50%以上,空調在全球產量的比重甚至在80%以上。


2002年,中國電力出口金額僅87.5億元,至2011年成長至472億美元,2023年已首度突破1,000億美元。而曾經如日中天的日本家電品牌——東芝、松下、索尼等接連敗退,被國產品牌取代。


伴隨中國家電力出口競爭力越來越強,國內幾大家電巨頭海外營收佔比會越來越高。例如,2023年海爾佔比41.6%,美的集團佔比40.56%,海信佔32.6%,格力偏弱,僅12%。未來,中國電力全球市佔率可望持續提升,國內家電龍頭還會有一定成長性。再比如掃地機器人。


幾年前,美國掃地機器人巨頭iRobot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遙遙領先,但如今市佔率大幅萎縮,財務數據持續惡化,傳言要賣身給亞馬遜。目前,中國掃地機器人企業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展現強大的競爭實力。 2022年,中國自主品牌在全球市佔率為50%左右。其中,東南亞為68%,歐洲為55%。


產品力上,國產品牌至少領先海外企業3-5年,未來差距還會越拉越大,市佔率可望進一步上升。


石頭科技2019年海外營收僅5.8億元,2023年已膨脹至42.3億元,海外營收佔比從13.8%大幅提升至48.87%。此外,追覓食科技2023年國際區業績年增逾120%,在義大利及德國市場佔有率均超過37%,均名列第一。


可見,海外市場同樣是掃地機器人龍頭的核心成長邏輯,資本市場表現也較強勁。


然而,中國的水泥、塗料、定製家居、建材等細分行業,沒有核心競爭壁壘,沒有海外增長邏輯,那麼行業基本面會追隨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周期,雖然未來一兩年或許能在「保交樓」和「去存量商品房」政策推動下實現短期景氣回歸,但產業長期逐步下移或許是避免不了的趨勢。這亦是同屬房地產上下游,但股價表現天差地別的核心原因。


03


任何一個行業,一個企業,不管基本面如何惡化,終究還是會有一個估值中樞錨。


房地產指數從4月底以來,暴力拉升了21%以上,主要邏輯亦是在政策消息面下引發超低估值的技術性修復。要知道,即便漲了這麼多,PB僅為0.67倍,之前最低時僅0.55倍。三棵樹股價反彈邏輯也有相似之處。



基於市場情緒、大盤持續回升等因素,地產上下游產業鏈短期內反彈大勢可能不會那麼快結束。但時間稍微拉長一點看,不確定性因素太大,請小心股價回檔風險。


一方面,從4月底政治局會議定調房地產去庫存開始,到如今政策面密集落地,政策預期得以兌現。況且,從2022年年底疫情放開至今,地產政策出台了好幾波,每一波出台後伴隨著短時間內的一波行情,但很快又陷入下跌大勢之中。這次會不會再重演套路?


另一方面,雖然有政策對沖,地產鏈基本面恐將繼續下行,只不過下跌斜率放緩,整體基本面不支持大反轉。對於現在的地產鏈行情,早信吃肉,後信喝湯,真信接盤。現階段又炒且珍惜吧!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花旗因政治動盪下調歐洲股票評級!但調高美國股票評級 法國政治動盪的風險引發花旗集團下調歐洲股市評級,其策略師更青睞美國股市。
作者  Tony Chou
法國政治動盪的風險引發花旗集團下調歐洲股市評級,其策略師更青睞美國股市。
placeholder
AI伺服器,又掀起波瀾雖然今天消費性電子板塊依然如火如荼,大量半導體產業鏈也盤中傳出了階段新高,但國產伺服器板塊卻集體「變臉」了。
作者  格隆匯
雖然今天消費性電子板塊依然如火如荼,大量半導體產業鏈也盤中傳出了階段新高,但國產伺服器板塊卻集體「變臉」了。
placeholder
楊德龍:採取有效措施提振居民投資與消費需求本質上我們現在面臨的其實是資產荒,也就是居民沒有特別多的資產可以投。
作者  楊德龍
本質上我們現在面臨的其實是資產荒,也就是居民沒有特別多的資產可以投。
placeholder
AI注入強勁動能,Meta要「起飛」?正如執行長馬克·祖克柏所說,Meta(NASDAQ:META)今年開局不錯,延續了去年的勢頭。
作者  美股研究社
正如執行長馬克·祖克柏所說,Meta(NASDAQ:META)今年開局不錯,延續了去年的勢頭。
placeholder
別只盯蘋果,這也是大機會不僅蘋果自己的股價連續大漲並創出新高,把全球市值第一個寶座重新拿了回來,還不出意外地帶火了國內的蘋果產業鏈。
作者  格隆匯
不僅蘋果自己的股價連續大漲並創出新高,把全球市值第一個寶座重新拿了回來,還不出意外地帶火了國內的蘋果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