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早知道消息,百度於2月28日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百度2023年總營收1,346億元,歸屬百度的淨利(non-GAAP)287億元,年增39%;第四季營收350億元,歸屬百度的淨利(non-GAAP)78億元,年增44%。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2023年全年營收及利潤均超市場預期。
百度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表示:「2023年,我們在迭代文心大模型與文心一言、重構產品和服務、以及商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同時,百度核心業務保持韌性和健康發展。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堅定對生成式AI和基礎模型的投入,為創造新增長引擎奠定基礎。”
文心大模型調用量居國內首位,大模型為雲端業務帶來約6.6億元增量收入
2023年,文心一言使用量與文心大模型API調用量均維持高速成長-截至2023年12月底,文心一言用戶規模超過1億;李彥宏在2023年11月的演講中表示,國內有200多家大模型,“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調用量比這200多家大模型調用量加起來還要多。”
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李彥宏透露,文心大模型的日調用量已超過5000萬次,季度環比增長190%;12月,約有2.6萬家企業調用文心大模型,季度環比增長150 %。目前,三星、榮耀、汽車之家等知名企業均與百度達成合作。
李彥宏亦強調,文心大模型已成為最強大、最高效的基礎模式。透過百度獨特的四層AI技術架構,模型週均訓練有效率超過98%,訓練GPU有效頻寬達95%。同時,百度也提供小型語言模型,幫助客戶透過MoE模式獲得最佳效能。
得益於百度獨有的四層AI架構的層層優化,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成本持續下降,訓練效率持續提升——李彥宏先前在活動中透露,自2023年3月至12月底,文心大模型基本上已將推理成本降低至原有的1%。同時,透過飛槳與文心協同優化,模型週均訓練有效率超過98%。
財報顯示,飛槳已凝聚1070萬開發者,服務23.5萬家企事業單位,基於飛槳創建了86萬個模型。在飛槳星河社群中,基於文心一言的創新應用已超過4000個,涵蓋行銷、教育訓練、智慧辦公等眾多場景。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AI原生應用程式與模型的開發效率,百度智慧雲端上線千帆AppBuilder、千帆ModelBuilder兩大工具-其中,作為AI原生應用程式開發工作台,AppBuilder不僅為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開發套件和應用元件,而且提供了門檻更低的低程式碼態,不懂程式碼的使用者也可透過自然語言,快速打造自己的AI原生應用;而千帆ModelBuilder則帶來全套大模型開發工具鏈,支援專有模型的開發與模型精調,千帆ModelBuilder現已累積精調了10000個模型,為開發者提供專有模型與基礎大模型配合使用的完整大模型解決方案。
據李彥宏透露,百度智能雲四季總營收84億元,這其中大模型為雲端業務帶來約6.6億元增量收入。
AI重構釋放商業潛力,生成式AI亦將成為長期成長動力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內,百度全面推進旗下產品及服務的AI原生化重構,推出百度新搜尋、百度新文庫、文心一言App等AI原生應用,以及輕舸、品牌智能體等AI行銷工具。財報顯示,2023年12月,百度App月活用戶達6.67億,2023年全年線上行銷收入751億元,第四季網路行銷營收19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投行券商亦就百度「AI重構的潛在商業潛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指出,其預計2024年百度廣告收入可望實現7%的年增長,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AI的驅動。“它將有效推動廣告轉換率的提升,預計到2024年,AI技術將為百度帶來約30億人民幣的廣告增量收入。”
招銀國際同樣預測,2024年百度核心廣告收入將年增7.3%,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生成廣告收入將貢獻2%的成長。
「透過引入生成式AI,百度可以幫助廣告主實現更高的轉換率和ROI,反過來推動廣告貨幣化方式從按展示付費(CPM)到按點擊付費(CPC)和按銷售付費(CPS)模式的演變,從而在我們看來,這顯示出中長期廣告收入成長的潛力。」招銀國際如是表示。
在交銀國際看來,擎舵、輕舸等廣告行銷平台產品的推出,持續帶動廣告系統升級,廣告主ROI的提高亦帶動新廣告增量,因此預期相關係統升級會帶來的增量收入在億元量級。“目前文心一言的用戶已經破億,隨著後續AI廣告產品的升級、單位成本算力的下降,公司在線廣告業務有望持續提升ROI水平。”
這也就不難解釋,數家投行維持百度的「買入」評價乃至提高目標價。
摩根大通認為,百度是一個很好的逆行長期投資案例,因為市場對其的估值倍數和一致預期,似乎忽略了百度的生成式AI將成為其中長期成長動力的假設。
香櫞研究則稱,百度“仍然是人工智慧領域最被低估的股票”,雖然是中國AI領域明顯的領導者,但百度估值倍數處於歷史低點。香櫞認為,由於多項的技術走向突破,亦有穩定的獲利前景,認為百度當前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