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暫停交易藏玄機?40秒後東元跟進停牌引爆市場猜測

證交所29日接連發布公告,鴻海(2317)與東元(1504)皆因「有重大訊息待公布」,雙雙於今(30)日起暫停交易。令人玩味的是,兩則公告時間僅僅相隔40秒,市場瞬間炸鍋,紛紛猜測:這兩家產業巨頭,是不是要強強聯手?
市場猜測滿天飛:電動車馬達成最大焦點
市場普遍將箭頭指向電動車領域的深度合作,甚至併購可能。這個猜測並非空穴來風。東元早在2021年就已加入鴻海主導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聯盟,雙方早有合作基礎。更重要的是,鴻海在電動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布局雖廣,卻在關鍵的「馬達」領域踢到鐵板。
反觀東元,其電動巴士馬達技術在台灣市場已打下響亮名號,市佔率驚人地達到80%。今年四月,台灣首輛自產氫能電動巴士,採用的正是東元生產的235kW碳化矽(SiC)直驅動力系統。
不只台灣,東元的電動車動力系統更已進軍印度市場送樣,北美市場也鎖定電動巴士與貨卡客戶。若鴻海能攜手東元,無疑是補足了電動車動力心臟的最後一塊關鍵拼圖。
合作藍圖
若雙方合作屬實,最直接的想像便是鴻海整車製造實力結合東元馬達技術的「夢幻組合」。鴻海旗下鴻華先進的Model C電動休旅已成功進軍澳洲、紐西蘭,年底更將登陸北美;其電動巴士Model T早已在台灣多縣市上路,並積極規劃2027年海外亮相。搭配東元在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的龍頭地位,雙方聯手搶攻全球電動巴士市場,威力不容小覷。
此外,AI資料中心的龐大需求也被視為潛在合作方向。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已明言AI是集團「第二成長引擎」,預期今年AI伺服器出貨逐季攀升,將帶動整體伺服器營收占比突破五成,全年營收更有望挑戰歷史新高的7兆元。東元在工業馬達、電力系統的深厚底蘊,能否為鴻海的AI伺服器機房電力與冷卻方案增添助力,同樣引發想像。
謎底今日揭曉
無論是鴻海補足馬達短板的策略合作,或是結合雙方優勢的更深層結盟,甚至市場揣測的併購可能,都將牽動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的版圖挪移。當然,也不排除兩家公司各自有重大訊息宣布的巧合可能。停牌背後的真相究竟為何?待今日董事會決議通過,重大訊息正式對外揭曉,這場懸疑大戲,即將揭開最終謎底!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