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亞洲汽車製造商財報顯示,美國對汽車進口的高關稅導致車企利潤大幅下滑。其中,作為代表的日本三菱汽車和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是關稅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由於美國徵收高額關稅,及競爭對手轉而出口至其他市場,三菱汽車Q2淨利幾乎被完全抹去,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性環境」。韓國現代汽車報告顯示,Q2淨利潤年減22%,美國關稅造成6.04億美元的損失。
現代汽車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Seung Jo Lee表示,如果關稅持續實施,Q3及Q4影響將更大,另外,公司將根據競爭對手在美國市場的舉措來定價。
目前,美國對日關稅已降至15%,緩解了日本汽車出口商的擔憂。三菱表示,較低的關稅稅率是「潛在利好」,但維持全年預測不變。該公司上月已將在美銷售車輛價格調高2.1%。
因關稅談判還沒完成,韓國相較之下則面臨更大的壓力。韓國汽車出口仍面臨川普4月徵收的25%關稅,其政府正尋求與日本同等的關稅減免待遇。
根據韓聯社24日報道,韓國政府擬「學習」日本,將規模超1000億美元的韓企對美投資計畫當作關稅談判籌碼。韓國《每日經濟》稱,若未能達成與日本類似的協定,韓國在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力可能受損。
然而,原定於25日的韓美「2+2」經貿磋商因美國財長貝森特的臨時安排被取消,有韓媒猜測美國此舉意在對韓施壓。有報導提及,儘管韓國承諾的投資金額已相當龐大,但在日本的5,500億美元承諾的對比之下,韓國的談判力可能會有所削弱。美韓關稅談判能否在近期達成仍是個未知數。
另外,協議是否利好於汽車產業,也不能一概而論。
以美日協議為鑑,部分分析師認為,考慮到美日之間的投資利潤分配差距極大,且日本公司無法控制投資流向,這些公司是否還會對投資美國保持興趣。另外,若對美投資項目表現不佳,是否影響日企盈利情況;日企又依賴日本政府支持的機構提供擔保和貸款,這可能會使日本面臨系統性風險。相似的問題也可能在美韓關稅協定落地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