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一直跑輸大盤、低迷已久的光伏概念股集體反彈,截至收盤,大全能源(688303.SH)漲15.68%,東方日升(300118.SZ)漲超10%,雙良節能(600481.SH)、億晶光電(600537.SH)、賽伍技術(603212.SH)、福萊特(601865.SH)、通威股份(600438.SH)、亞瑪頓(002623.SZ)均漲10%。
港股亦不甘落後,陽光能源(00757.HK)漲15.71%,福萊特玻璃(06865.HK)漲超11%,信義玻璃(00868.HK)、協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均大漲。
光伏玻璃減產自救
消息面上,為破除「内卷式」競爭,近日國内頭部光伏玻璃企業計劃自7月開始集體減產30%,預計7月國内玻璃產量將下降至45GW左右。也有分析人士稱,當前產能持續出清趨勢不變,但量值難以達到30%水平,預計在15%~20%之間。
據悉,今年年初,光伏玻璃價格為12元/平方米,3月份因搶裝潮漲至14-14.5元/平方米,6月快速下跌至10.5元/平方米,該價格已低於多數企業生產成本。
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的重要輔材,位居產業鏈上遊,也是產能供需錯配更明顯的環節。整體來看,當前行業供需格局仍不樂觀,產業鏈價格相當疲軟,二三線光伏玻璃企業已然深陷虧損的漩渦之中。
有專家認為,本次「反内卷」的減產行動,算是行業内部展開的一場前所未有的自救,有助於消化庫存,加速產能出清,將有力促進行業後續可持續健康發展,對相關光伏玻璃企業盈利改善和估值擡升亦是十足的利好,相關概念股如福萊特等集體大漲。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行業供需關繫並未實現徹底扭轉,業内預計光伏玻璃價格仍然以低位震蕩運行為主。
從目前的產能規模看,預計2025-2026年光伏玻璃行業競爭仍將激烈,2027年將迎來檢修潮,屆時將導致半年左右的產能空白,對行業供給量影響較大,具備實力的企業有望在競爭中篩選出來,盈利水平或提升。
多晶矽等亦集體反彈
除光伏玻璃外,在期貨市場,多晶矽期貨主力合約今日表現不俗,午後強勢封上漲停板,在股市中,通威股份等典型的矽料企業亦錄得漲停,資金做多情緒積極。
據悉,2024年至今,光伏行業經歷極致内卷,產業鏈各個環節價格重挫。在此背景下,矽料行業内部亦積極協商,希望尋求破局之策。此前曾有傳言稱某光伏矽料頭部廠商提議減產挺價,另有業内人士提出,可以通過矽料企業停產一兩個月,優先消化庫存再啓動生產,從而使矽料企業重回微利的水平線,擺脫虧損困局。
國投期貨分析認為,多晶矽弱現實局面延續:7月下遊繼續下修月度排產,而多晶矽總庫存維持27萬噸的高位水平,且頭部企業供應增量暫不明確。但盤面上看,多晶矽期價仍處於貼水狀態,疊加近期「反内卷」主題再度引發熱議,市場對供給側調控政策預期升溫,下方空間仍較為有限,走勢預計維持震蕩波動。
結語——
總的來說,在今日資金湧入光伏板塊的背後,一條關鍵邏輯正浮出水面:市場預期光伏行業各環節減產「斷臂求生」,供需天平正悄然傾斜。
另外,光伏行業的需求也好於市場預期,不少機構表示樂觀。
國金證券研報表示,預計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維持10%至15%左右的增速,光伏新增裝機區域分佈也將持續多元化。其中,中東、中亞、南亞、拉美、非洲等地區因能源轉型、日照資源優勢等因素,有望在低基數下實現高速增長,從而帶動光伏裝機需求持續增長。
中信證券研報亦表示,在光伏產業鏈量、價、利觸底的情況下,需求端有望逐步復蘇並穩健增長,供給側通過行政約束、自律限產和市場化出清等手段,行業有望迎來基本面修復。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光伏板塊究竟真的迎來反轉,抑或是「死貓跳」,暫時仍充滿不確定性。
減產風暴催生的暴漲,是資金對「供給側改革」的提前投票。但光伏行業仍處於產能出清的深水區,黎明前的黑暗或許比較漫長。目前很多光伏企業仍在虧損的泥潭中掙紮,後續產業鏈能否形成反轉態勢,仍需時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