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有四大銀行的股價都不約而同地有突破性表現,工商銀行(601398.SH)、建設銀行(601939.SH)、中國銀行(601988.SH)均在年中時創下新高,而近日,農業銀行(601288.SH)更不斷地刷新高位。
但值得留意的是,就A股表現而言,除了今年以來累計漲幅接近60%的農行外,其餘三大行的A股累計漲幅尚未能跟上大盤表現,見下表,工行、建行、中行的A股今年累計漲幅分别為19.13%、12.26%和6.07%,而上證指數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達到19.25%。

相較而言,除了農業銀行(01288.HK)外,國有大行的H股表現要好於其對應的A股,工商銀行(01398.HK)、建設銀行(00939.HK)和中國銀行(03988.HK)的H股累計漲幅分别達到23.80%、29.99%和18.72%,但相對於港股大盤指數恒指的累計漲幅31.77%,三大國有銀行的H股表現仍是略為跑輸。農行今年以來的H股累計漲幅為44.32%,遠超大盤指數,但是遜色於其A股表現。

儘管國有大行的H股跑赢其A股表現,它們的H股股價仍較A股具有兩成至三成的折讓,反映H股股價仍更具性價比。

國有四大行股價上揚背後有哪些因素支持?
政策紅利
今年6月末,財政部5,000億特别國債注資建行、中行、郵儲銀行(601658.SH)、交通銀行(601328.SH)的交易完成,為這些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夯實資本基礎和抗風險能力,為銀行的業務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銀行板塊的股價穩定提供了信心支持。
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負債端的成本,緩解市場對銀行淨息差持續收窄的擔憂。
資產質量改善,估值得到修復
2025年6月30日,國有四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均有所改善:工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33%,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17.71%,較期初上升2.8個百分點;建行的不良貸款率較期初下降0.01個百分點,至1.33%,撥備覆蓋率則較期初上升5.8個百分點,至239.40%;農行的不良貸款率也較期初下降0.02個百分點,至1.28%,撥備覆蓋率雖然下降4.61個百分點至295%,但仍明顯高於同行;中行的不良貸款率較期初下降0.01個百分點,至1.24%,撥備覆蓋率則較期初下降3.21個百分點,至197.39%。

與此同時,國有四大行每年都有穩定的股息分紅,相對於市場化存款利率趨向下以緩解它們的成本壓力,其股息收益率更為理想,見以上的AH股估值表,即使四大行的股價已有一定的漲幅,但其股息收益率仍高於當前不到2%的定存利率,H股因較A股具有深幅折讓,股息收益率也更為豐厚,因此存款進國有四大行,不如持有四大行股票來得劃算。
從前文的市淨率可以看出,就算股價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了一定的幅度,且刷新過新高,但四大行當前的股價仍普遍低於其淨資產值,這使得銀行股具有較高的配置性價比,隨著市場對於銀行股未來成本端壓力減輕的樂觀預期,它們的估值也得到修復。
資金大量流入
國有四大銀行股因資產質量較穩,高股息低波動的特點,成為險資等機構資金的優選。財華社留意到,今年以來險資頻頻增持國有四大行。
港交所的權益披露數據顯示,中國平安(02318.HK)去年年底至今年初,頻頻增持工行H股,股價介於4.7987港元-5.6737港元之間,其中平安資管於工行H股的持股比例已由年初時的17.11%上升至19.02%,平安集團的持股量則達到18.08%,平安人壽則為17.11%。
與此同時,中國平安更密集地增持農行的H股,年初舉牌之後,平安資管、平安集團和平安人壽於農行H股的持股比重已分别達到20.01%、20.06%和17.03%。
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則持續增持中行的H股,其當前於中行H股中持股比例已由年初時的12.56%上升至當前的19.00%。
此外,財華社也留意到中央匯金或通過其關聯公司或是投資,間接增持於四大行的持股量。
這些大資金的進入,也鼓勵了市場對於銀行板塊估值修復的信心。
結語
近期國有四大行股價表現亮眼,尤其是農業銀行A股與H股雙雙創下新高,市淨率已突破1倍,引發市場對銀行股估值空間的重新審視。
儘管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資產質量穩步改善,疊加險資等長期資金湧入為板塊注入信心,但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四大行淨利差與淨利息收益率(NIM)仍面臨下行壓力——負債成本優化未能完全抵消資產端收益率的更快收縮,利差收窄的挑戰尚未完全化解。
與此同時,銀行股的投資邏輯正悄然轉變:穩定的高股息與估值修復成為資金配置的重要抓手。H股較A股深度折價,疊加股息收益率顯著高於市場化存款利率,凸顯出「持股比存錢更劃算」的配置價值。然而,能否持續向上突破,仍需關注息差企穩的實質信號與宏觀政策的協同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二屆「港股100強」評選即將開啓,國有四大行作為歷年榜單的常客,今年能否憑借股價突破、資產質量韌性與政策賦能再度入選,並斬獲更加靠前名次,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估值修復與基本面承壓的博弈中,銀行股能否延續升勢,或許正蘊藏於未來業績與資金動向的平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