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頂尖的兩大國際金融中心,長期以來在資產管理、私人銀行等核心金融領域競爭持續激烈,而在吸引全球高淨值人群、爭奪財富管理市場份額這一關鍵維度上,兩者更是投入資源、優化政策,不遺餘力。
然而,近期多家媒體報道指出,中國富豪正出現從新加坡「集體撤離」的趨勢。
根據Henley & Partners報告及多份權威財經分析,2025年新加坡百萬富翁淨流入人數預計將從2024年的3500人降至1600人,降幅高達54%。
與此同時,香港憑借其資本市場優勢、稅收製度、與内地的緊密聯繫,以及在Web3.0等金融創新領域的積極佈局,正重新赢得全球高淨值人士和家族的青睐。今年6月發佈的《全球私人財富遷徙報告》顯示,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地區吸引力正逐步回升,預計2025年將淨流入800名百萬富翁。
新加坡「趕走」富豪?
過去,富豪們傾向於將財富配置至新加坡、迪拜、倫敦等地。知名金融家羅傑斯和海底撈(06862.HK)創始人張勇等曾選擇移民新加坡。
如今,這一趨勢正在逆轉。新加坡對高淨值人群監管趨嚴,加之本地生活與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促使越來越多包括中國富豪在内的富裕人士選擇離開。
政策全面收緊是富豪流出新加坡的最主要原因。
2023年曝出涉及30億新元的特大洗錢案(資金源自網絡賭博和電信詐騙)後,新加坡自今年以來啓動繫統性監管升級,對家族辦公室、加密資產和投資移民等領域設下更為嚴格的條件。
一、家族辦公室。
新加坡對家族辦公室的合規要求顯著提高:一是擴大「受益人」披露範圍,要求列明「所有可能接受家族權益分配的自然人」,包括婚生/非婚生子女。這觸及部分富豪的隱私顧慮(如擔心觸發家族繼承糾紛)。
二是強製僱佣1-2名本地專業人士,禁止全家族内部人員運營,從而推高了企業運營成本。
三是申請稅務優惠時,必須提交由MAS指定的篩查服務商出具的背景調查報告。
二、加密資產。
新加坡對加密貨幣平台實施全面整頓,暫停所有未持牌交易所運營,並大幅提高牌照審批門檻。此前「先運營後審批」的寬松模式被取消,大量加密資產領域富豪因「牌照難拿」而撤離。
同時,新加坡要求加密資產平台必須本地僱佣員工,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壓力與運營調整難度。
在今年6月6日財華社報道的《新加坡對Web3「重拳出擊」,香港或成資本新避風港?》一文中,前瞻性指出:隨著新加坡持續收緊加密貨幣監管,香港正憑借「精準監管+開放創新」的組合拳策略積極擁抱Web3行業,吸引更多資金湧入香港市場。
此外,香港《穩定幣條例》2025年 8月1日正式生效後,上市公司及機構紛紛入局穩定幣賽道。
三、投資移民。
與香港放寬投資移民門檻形成對比,新加坡近年來不斷收緊《全球投資者計劃》,投資門檻從250萬新元(約1300萬元人民幣)大幅提高至1000萬新元(約5600萬元人民幣),並強製要求「成立新公司或投資現有企業並繳足資本」。
這一政策調整勸退了大量以「資產配置+身份規劃」為核心需求的中等規模富豪,尤其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地區。
綜上所述,2025年新加坡百萬富翁淨流入人數下滑,是其監管政策從「寬進寬出」轉向「嚴進嚴管」,疊加國際競爭分流與全球需求變化後的必然結果。
香港:富豪「避風港」角色更突出
與新加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在吸引富豪和資金方面正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香港以「精準監管+開放創新」的組合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
首先,在移民計劃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9月發佈的最新施政報告中,優化了「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優化後,申請人可購買價值3000萬港元或以上的住宅物業,較此前5000萬港元的門檻大幅降低2000萬港元。
這一調整,將擴大潛在移民群體,增強香港對海外高資產人士的吸引力,為本地帶來更多資金流入。
其次,在家族辦公室方面,香港推出了一繫列精準政策。通過提供稅務優惠、引入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設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等八大措施,香港為家族辦公室產業打造了極具競爭力的發展環境。投資推廣署旗下的Family OfficeHK專責團隊也擴大了職能,為家辦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與支持。
這些政策有效推動了家辦企業在港落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於9月15日宣佈,經投資推廣署協助來港落戶或擴展業務的家族辦公室數量已突破200家。
此外,在數字資產領域,香港致力於打造全球數字資產創新中心,推出多項有力政策,包括發佈《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以構建全面監管與發展框架,以及建立穩定幣發牌製度等關鍵規則。
香港金管局表示,截至2025年9月底,已收到36家機構的牌照申請,並爭取在2026年初發出首批牌照。
再者,香港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也是吸引富豪們關注及回流。
今年以來,香港恒生指數累計漲幅達36%,同期富時新加坡指數累計漲幅僅有約14%。此外,港股IPO融資規模在全球領先,根據Wind統計,2025年前9個月,港股IPO(包括創業板)募資總額達約1823.97億港元(約234.37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27.15%。
龐大的交易量和活躍的IPO市場,為市場提供了寶貴的流動性,也為全球富豪和資金提供了一個更具吸引力、也更令人安心的栖息地。
不僅如此,港交所還計劃引入T+1機製,並優化IPO與後交易製度,吸引更多海内外資金流入港股市場。
受惠於強勁的資金流入、金融創新及持續壯大的人才庫,香港作為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影響力正節節攀升。
香港證監會今年7月發佈的《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截至2024年底,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增長13%至35.14萬億元;淨資金流入亦於年内急增81%至7050億元,當中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的淨資金流入更飙升571%至3210億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基於宏觀外圍形勢及本地發展趨勢,預期香港資財管理業會持續向好發展,有信心香港在兩三年内,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和資產管理樞紐。
據彭博行業研究估算,香港或將於2025年内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管中心,年底所管理的跨境財富規模可達2.9萬億美元。
「棄新赴港」現象,或許只是全球資本加速湧入香港的一個縮影。有機構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高淨值人士,正將個人資產轉移至香港,並有意著手佈局在港業務。
匯豐私人銀行發佈《匯豐環球企業家財富報告》。該報告顯示,隨著全球化進入不斷轉變的新階段,企業的擁有者正爭取機會拓展國際性的財富走廊,且亦受惠於當中的過程。此舉顯示多元分散及國際性地管理財富的方式出現了關鍵性的轉變,當中的重點是放於亞洲及亞洲至中東的走廊上。數據顯示接近五分之三 (59%) 的環球企業家正以國際性的方式分散財富,且接近十分之一的企業家正考慮把個人資產轉移到香港。
該報告顯示,香港對尋求多元分散的亞洲企業家尤其吸引,是中國内地企業家 (22%) 及台灣企業家 (26%)進行資金配置的國際性首選。同樣,中國内地企業家(78%)是最感興趣擴充業務到香港的市場之一。環球的企業家指出,香港擁有更廣泛的客戶基礎、能接觸較佳的專業服務及先進的科技,是其有意在此經營業務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