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新明中國(02699.HK)開盤股價便大幅跳水,並迅速衝上港股跌幅榜榜首。最終,該股以跌幅84.2%收盤,股價定格在0.55港元,跌入「仙股」行列。
回顧新明中國近期的股價走勢,可謂「大起大落」。
此前,該股曾經歷一波強勁的上漲行情,從6月初約1.1港元的階段低位起,一路震蕩走高,至9月30日一度觸及4.32港元高位,短短4個月内,最大累計漲幅高達2.9倍。
然而,近兩個交易日,新明中國畫風突變,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
截至今日收盤,該股成交量放大至1.11億股,成交額為6489萬港元,換手率高達118.2%,資金出逃迹象明顯。目前,該股較9月30日的高點已跌去87%,前期積累的漲幅幾乎被「吞噬殆儘」。
消息面上,據内媒報道,香港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9月29日,新明中國股東將股票由宏智證券轉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轉倉市值2310.06萬港元,佔比6.13%。值得注意的是,新明中國9月份多次出現大手存轉倉記錄。9月18日,新明中國股東將股票由宏智證券轉入富途證券國際香港,轉倉市值1718.55萬港元,佔比5.79%。此外,9月26日,新明中國股東將股票存入宏智證券,存倉市值7273.04萬港元,佔比19.5%。
其次,9月30日,新民中國披露了完整的中期財報中釋放多個負面信號。
近幾年,受房價持續下行、宏觀經濟承壓、房企債務風險傳導等多重不利因素疊加衝擊,整個物管行業都墜入調整週期。在此大環境下,作為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新明中國近些年的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其收入持續下滑,且長期深陷虧損困境,基本面堪憂。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新明中國收入3314.2萬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57.89%;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1.37億元,上年同期虧損為3.35億元。
債務違約方面,財報指出,於2025年6月30日,新明中國尚未根據借款協議的還款時間表支付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約人民幣12.12億元,其構成違約的事件。
此外,2018年發行的可換股債券(2020年已到期)本金尚未結清。
現金流方面,2025年6月30日,新明中國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37.2 萬元,流動性捉襟見肘。
由於缺乏實質業績支撐,在6月行情啓動之前,新明中國股價長期低迷,每日成交額長期只有幾萬到幾十萬港元,甚至出現過單日無成交量的情況,股本僅有0.9億股。如此「迷你盤」特性,也就意味著只需少量資金就能撬動股價大幅波動。
面對新明中國離奇的股價走勢,有投資者質疑其或受「坐莊控盤」與「殺豬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