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又將面臨關門的「危機」。
美國聯邦政府2026財政年度將於10月1日開啓。如果美國國會在9月30日午夜前仍拿不出臨時撥款法案或通過各單項撥款法案,政府非必要部門將因資金中斷而「關門」。
事實上,在美國,政府關門不是什麽新鮮戲碼,如果10月1日前兩黨未能達成妥協,美國政府將暫時關門,這也是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後美國政府第二次面臨關門風險。
目前,國會在財政撥款上仍未達成任何共識。兩黨之間吵得不可開交,「驢象之爭」持續上演。
此前9月19日,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由共和黨起草的臨時撥款法案,試圖讓聯邦政府運轉資金可以維持至11月下旬,但這份撥款法案隨後未能在參議院通過。雖然共和黨以微弱優勢控製著參議院,但維持政府運轉的臨時措施必須在擁有100個席位的參議院獲得至少60票,這意味著需要部分民主黨的支持。
民主黨人將醫療保健問題當作不容逾越的紅線,要求取消共和黨近期對醫療保健項目的削減措施。而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約翰遜稱民主黨的訴求「令人無法接受」,他還表示,黨派間的辯論和爭執無可厚非,但不能拿民眾的基本服務當籌碼。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回應稱,我們需要一場嚴肅的談判,民主黨並不希望政府停擺。
據悉,特朗普將於週一(9月29日)在白宮與四位國會高層領導人(舒默、約翰遜、圖恩、傑弗里斯)會面,討論撥款法案。特朗普表示,如果他們不達成協議,這個國家就關門了。
政府關門,後果很嚴重
有專家指出,一旦政府停擺,帶來的後果將十分嚴重,對經濟、民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首先,數十萬名非必要聯邦僱員將被迫無薪休假,承包商賬單無法及時支付,各類公共服務也將陷入混亂。聯邦法院或被迫關閉,小型企業補助申請可能延遲發放。
此外,博物館、國家公園等可能面臨關閉,美國務院領事館和移民局的部分窗口將放慢工作甚至關閉,護照、綠卡、簽證等證件辦理時間被拉長。包括交通、旅行、醫療、公共衛生等都將受到影響。
另外,社會保障金等相關服務可能被拖延,對於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更為嚴峻。數百萬孕婦和兒童的食品券將受影響,住房援助和能源補貼也會因資金斷檔而延遲,引發的民生和輿論風波預計會相當嚴重。
分析普遍認為,政府關門可能讓GDP每週損失約70億美元,聯邦僱員薪資延遲發放會影響消費支出,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焦慮會加劇波動。如果「停擺」久拖並與債務上限、財政赤字等議題交織,還可能引發評級機構新的警告,增加美國政府借貸成本。
德意誌銀行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一次全面美國的政府關門,若導致80萬聯邦僱員休假,將使季度年化實際GDP增長每週減少約0.2個百分點。而市場和美聯儲將面臨關鍵經濟數據如就業和CPI報告的發佈延遲。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美國國會至今仍未能通過短期融資法案,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10月1日前兩黨達成協議的概率較低,政府關門或是基準情形。
該行粗略估算,美國政府平均關門一週對當季GDP的拖累約為0.1pp。本次關門危機會再度強化對美國政治極化、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疊加近期經濟數據走強,美債波動率可能上升、如果美元繼續反彈,則市場流動性可能短期偏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