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略顯平淡的A股市場中,光刻機概念股異軍突起。
截至收盤,波長光電(301421.SZ)、騰景科技(688195.SH)漲幅超14%,凱美特氣(002549.SZ)、海立股份(600619.SH)、永新光學(603297.SH)漲停10%,新萊應材(300260.SZ)、華特氣體(688268.SH)等個股亦上漲。
據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中芯國際(688981.SH)正在測試由上海初創公司宇量昇製造的深紫外(DUV)光刻機,該機器採用的是浸沒式技術,技術路線接近阿斯麥(ASML.US)。
光刻機一直被視為半導體領域「卡脖子」的核心環節。光刻機集精密光學、機械和控製、材料等眾多最尖端技術於一身,算是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價值量和技術壁壘最高的設備之一,被譽為「半導體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過往,中芯國際高度依賴從荷蘭大廠ASML進口的DUV,但近年來由於美國的出口管製,只能獲得較舊設備。據智研咨詢,目前我國光刻機行業國產化率僅為2.5%,整機技術仍與海外存在較大差距。
如果能夠實現DUV設備的規模化量產,將標誌著國内在突破美方芯片出口管製、減少對西方技術依賴方面取得關鍵勝利。
此外,光刻機技術或將提升國内先進AI芯片的製造能力,對於搶佔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地具有戰略意義。
山西證券指出,芯片生產線建設中,光刻機購置成本最高,達到設備總投資的21%—23%。國内晶圓廠建設潮和AI快速發展帶動國產光刻機需求持續攀升。美國持續加大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管製,國產光刻機產業有望加速崛起。
目前中芯國際正在測試的為一台28納米的DUV設備,該設備可利用多重曝光來生產7納米芯片。據透露,中芯國際試用的這類設備也能被推向極限以生產5納米處理器,但良率會偏低。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儘管中芯國際的試驗初步結果令人鼓舞,但目前尚不清楚該機器是否以及何時能用於大規模芯片生產。
除了上述技術突破的因素之外,光刻機概念的走強或也與政策以及資本因素有關。
近期,工信部發佈《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24年版)》,將KrF/ArF光刻機納入相關目錄;此外,國家大基金三期宣佈調整戰略方向,將重點支持光刻機與芯片設計軟件等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
有分析指出,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正處在國產替代的關鍵時期,光刻機等核心設備的突破帶來巨大投資機遇。
國金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光刻機是晶圓製造核心設備之一,技術難度高且當前國產化率低。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光刻機是延續摩爾定律的核心裝備。光學繫統為光刻機核心部件。建議積極關注產業鏈優質廠商隨國產突破與加速替代產生的良機。
小結——
產業層面的技術突破、政策的支持,大基金的「鈔能力」,疊加機構吹風,多重因素共振推動了光刻機板塊的強勢表現,後續投資者可關注板塊的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