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港股新能源汽車股多數下挫。截至發稿前,小鵬汽車-W(09868.HK)跌2.77%,蔚來-SW(09866.HK)跌2.64%,吉利汽車(00175.HK)跌1.20%,零跑汽車(09863.HK)跌0.78%,華晨中國(01114.HK)、理想汽車-W(02015.HK)也都紛紛走弱。
消息面,特斯拉這只「鲶魚」又雙叒叕降價了!9月1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3長續航後輪驅動版售價從26.95萬元下調至25.95萬元,降價1萬元。該車型於8月12日正式發佈,是特斯拉當前續航最長的車型,CLTC續航達830公里。
正式發售不足一個月就「閃電式」降價,特斯拉這一操作,或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激烈競爭密切相關。
當前,比亞迪、小鵬等品牌正積極在25-30萬元價格帶部署長續航車型,通過配置提升與價格讓利策略搶佔市場。特斯拉此時下調售價,無疑是為了進一步強化新款Model 3的性價比競爭力。
另一個重要原因,或在於今年以來特斯拉銷量出現衰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38.41萬輛,同比下降約13%,已連續兩個季度交付量下滑。
在最核心的中國市場,特斯拉的表現也令人堪憂。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特斯拉中國零售銷量累計銷量為30.4萬輛,同比下滑6.3%,是排名前十廠商中銷量跌幅最大的企業。
根據以往經驗,特斯拉每次降價都會給汽車圈帶來不小的衝擊。當這家新能源車巨頭啓動降價策略時,為了提高競爭力,其他車企不得不跟進,進而演變為全行業的價格競爭。
而無序的價格戰也成為了車企利潤的「殺手」。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7月我國汽車行業利潤率僅3.5%,環比6月的6.9%大幅下降,同比去年7月的4.4%也呈下滑趨勢。
步入9月,特斯拉這個「卷王」再次舉起了「降價」的屠刀,新一輪的汽車「價格戰」是否就此開啓,成了市場熱議的話題。
其實,跟去年相比,2025年以來,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已經有逐漸冷卻下來的迹象。
據乘聯會統計,2025年乘用車行業促銷與降價均回歸理性,市場秩序明顯改善。今年1-7月,新車降價106款,較2024年同期的147款車型,降價規模溫和回落。尤其是4-7月的降價車型大幅減少。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近幾個月新能源車的促銷較穩,隨著降價的溫和,促銷體繫也有回收,目前已達到正常促銷水平的中高位。
這一降溫現象,一方面是由於國家以舊換新政策效果突出,市場銷量增長,内卷降價現象明顯減弱,行業運行壓力改善。
另一方面,國家綜合整治行業「内卷」,推動市場秩序回歸理性。乘聯會發文稱,「反内卷」浪潮正推動車市降價減少、促銷平緩,車市運行日益平穩。
今年上半年,隨著「價格戰」帶來的弊端不斷呈現,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紛紛發聲,明確反對行業「内卷式」競爭。政府更是直接出手整治汽車行業「内卷式」競爭,要求車企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等。
除此之外,長城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廣汽集團等多家車企負責人也公開表態,「内卷式競爭是慢性自殺」,呼籲全行業尊重規律,回歸理性發展。
在多位車企高管看來,長期價格戰,除了嚴重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外,還可能導致研發投入不足,進而影響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
所以,價格戰日漸被認為是難以持續的事情,而卷技術、卷體驗、卷服務、卷品牌、卷體繫才是未來市場競爭的取勝之道。
當前,隨著「反内卷」行動持續深入,車市競爭的主旋律似乎正從拼價格,轉向流量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