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港股盤後,平安好醫生(01833.HK)披露了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整體經營延續了去年的增長態勢。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實現收入25.02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9.5%;歸母淨利潤為1.34億元,同比大增136.8%;毛利率33.6%,較上年同期增加1.4個百分點。
業績亮眼卻並未提振平安好醫生股價。8月20日,平安好醫生(01833.HK)股價下行,截至發稿前,該股跌幅為5.33%,報15.99港元/股。
資料顯示,平安好醫生是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旗艦和平安集團並表子公司,其通過持續加強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兩大核心樞紐建設,目前已經成為國内領先的醫療健康服務與養老服務提供商。
回溯過去,平安好醫生曾多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24年才迎來首次年度盈利。今年上半年,公司延續了去年增長態勢,收入與盈利能力雙雙提升。
那麽,平安好醫生業績持續提升,秘訣在哪里?
分業務來看,今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醫療服務板塊的收入同比增長20.2%至12.78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公司與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業務持續加深協同,提供以家庭醫生為樞紐的醫生問診、慢病管理、就醫協助等多元化的醫療服務。
健康服務板塊方面,收入為10.52億元,同比增長7.0%,主要繫由於公司消費類健康服務項目如體檢、基因檢測類收入增加。毛利率為29.4%,較上年同期提升4.6個百分點。
此外,養老服務實現收入1.72億元,同比飙增263.9%,且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同比大增20.7個百分點至37.6%。
分渠道看,來自綜合金融客戶端(F端)的收入為14.33億元,同比增長28.5%;付費用戶數約2000萬人,同比增長34.6%。
來自企業端(B端)的收入為5.27億元,同比增長35.2%;付費用戶數超360萬人,同比增長39.2%。
此外,平安好醫生積極推進AI技術應用,年内推出「7+N+1」醫療AI產品體繫,並創新推出復雜疾病MDT會診輔助平台,不斷豐富AI在醫療、健康、養老等場景的落地應用。
AI賦能下,醫療服務各環節的效率及質量指標均有明顯提升。報告期内,AI輔助咨詢問診準確率約98%,復雜疾病MDT治療方案準確率近80%,AI日承接問診量達400萬人次。並在AI助力下,家醫客均服務成本同比下降約52%,業務中台運營效率提升50%。
與此同時,隨著業務規模的增長,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平安好醫生各項費用佔收入的比例均下降。
報告期内,公司總費用佔收入的比例30.1%,同比下降6.3個百分點。其中,管理費用率14.9%,同比下降3.9個百分點;銷售及營銷費率15.2%,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
總結而言,平安好醫生通過「F端+B端」雙輪驅動戰略,深化與平安集團生態協同,疊加AI技術賦能下,運營效率提升、費用管控優化,實現業績高增。
今年以來,受AI熱潮驅動,互聯網醫療板塊持續走高。作為行業龍頭且背靠平安集團資源優勢的平安好醫生,備受資金關注,年内漲幅已超150%。而隨著股價飙升,平安好醫生估值亦不斷提升。截至今日發稿前,平安好醫生市盈率(TTM)已達198.30倍。此外,隔夜美股AI板塊下行或也對其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