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在2026-2030年期間追求超出共識的增長,依靠技術進步帶來的全要素生產率(TFP)提升。更多的支出可能會用於提升民眾福祉,以釋放消費潛力。標準 Chartered 的經濟學家丁爽和陳漢特報告稱,政府可能會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來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使用。
"中國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FYP)可能會強調增長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隨後將發布下一屆五年規劃的提案。雖然我們不期望具體的增長目標被披露,但政策制定圈內最近的討論表明,2026-2030年希望實現4.7-4.8%的平均增長,以為2035年實現2020年GDP翻倍鋪平道路。我們估計中國未來五年的潛在增長率可能平均為4.3%;市場共識預測低於我們的估計。我們預計宏觀政策將在增長目標的背景下保持寬鬆。"
"在老齡化人口和來自西方的技術限制的背景下,創新可能會被優先考慮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TFP)。可能會引入更多激勵措施,以鼓勵私營部門在研發上的支出,利用中國的STEM人才庫。中國可能會繼續投資以鞏固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峰值。為了解決產能過剩的風險,五年規劃可能會詳細闡述促進國內需求的措施,包括通過收入和社會福利的再分配來惠及低收入群體,以及放寬服務業的管制。"
"當局可能會將未來五年視為促進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使用的良好窗口,並使人民幣資產更具投資價值。我們還預計中國將探索跨境支付的替代渠道,以香港作為關鍵的離岸金融中心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