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幾週,外匯市場將注意力轉向了G10國家債務的可持續性。法國再次成為焦點,因為又一位總理成為了艱難預算形勢的犧牲品。然而,這絕不是僅僅影響法國的問題。在英國,新的預算將在11月底提交,市場已經對潛在結果感到焦慮。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外匯分析師邁克爾·菲斯特(Michael Pfister)指出,昨晚市場收到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消息,今年美國赤字可能仍將高達1.8萬億美元。
"但這與匯率有什麼關係呢?正如我們之前多次所論述的,外匯市場近年來對公共債務並沒有給予太多關注,至少在G10國家方面是如此。然而,這種情況現在發生了變化。影響鏈並不容易理解。一些讀者可能還記得,當德國財政方案的初步報告在2月底出現時,歐元顯著升值,我們在這裡發布了一張圖表,比較了最近的支出與增長。那些在疫情期間花費更多資金的國家通常會獲得更強勁的增長。"
"下一步——更強勁的增長與貨幣之間的聯繫——並不是那麼簡單。有兩個突出的影響渠道:更強勁的增長使中央銀行有機會更加關注通脹。例如,它可以實施比弱增長情況下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對貨幣有利。其次,如果投資在相關國家更具盈利性,更強勁的增長會導致貨幣升值。我們在美國已經看到這一點很長時間了:顯著更高的實際利率最終導致對美元的需求增加,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從強勁的增長中受益。"
"合理的假設是,市場只能容忍如此之多。赤字已經極高,但政府仍然無法管理。此外,支出不再必然推動增長。例如,在美國,儘管赤字創歷史新高,經濟卻在走弱,這意味著美聯儲無法忽視這一點,必須實施更不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定性對外匯市場來說也太重要,無法忽視西方政府在財政策上的爭議。這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佔據我們的注意力。期權市場對即將到來的英國政府預算變得越來越緊張,這一事實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