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週六(11月1日)證實,他曾建議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不要推出那場在美國引發外交風波的「反關稅廣告」活動。
這則廣告激怒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直接導致其中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事件再度凸顯加美關係的脆弱平衡,也讓卡尼在其任內的對美外交策略面臨外界關注。
卡尼確認曾向特朗普當面致歉
卡尼在週六結束爲期九天的亞洲行程後,於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他表示:「嗯,你們已經看到了結果。」
這位總理隨後確認,他確實在本週三於韓國慶州(Gyeongju)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論壇開幕晚宴期間,向特朗普當面表達了歉意。
(截圖自Toronto Star)
卡尼指出,美國總統「對廣告感到冒犯」,因此他選擇在多國領導人同場的晚宴上直接說明情況。該活動由韓國總統主持,是APEC領導人會議的重要開幕環節。
特朗普拒絕恢復談判 稱廣告「虛假」
特朗普於週五在「空軍一號」上接受記者採訪時,主動透露了卡尼的道歉細節。當被問及是否會恢復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時,他回答得十分乾脆——「不會。」
不過,特朗普同時補充說,他與卡尼「關係很好」。
卡尼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作爲總理,我對與美國總統的關係負最終責任。聯邦政府負責管理與美國的外交事務,這一職責由我親自承擔。」
這一表態被視爲對安省省長的「溫和提醒」,同時也是爲加美關係降溫、止損的姿態。
福特辯稱廣告事先已「知會」總理辦公室
針對外界批評,福特方面則強調,該廣告在10月8日正式播出前,已提前向總理及其辦公廳主任馬克-安德烈·布朗沙爾(Marc-André Blanchard)通報內容,稱此舉「出於禮貌」。
福特否認廣告對貿易談判造成負面影響,並表示:「有人把這件事誇大了。」
不過,在多次接受媒體追問時,他拒絕透露與卡尼之間的私下談話內容。
廣告引用里根演講 引發外交風波
這場廣告活動以「反對關稅、捍衛自由貿易」爲主題,引用了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1987年的演講片段。
廣告在美國兩場世界大賽(World Series)賽事期間播出,累計獲得約114億次全球社交媒體與電視曝光。
然而,特朗普在飛往佛羅里達州棕櫚灘途中對記者表示,卡尼承認該廣告「虛假」,並聲稱「里根其實支持關稅」——此說法與史實不符。
事實上,里根在任內堅決反對保護主義,並於1988年簽署《加美自由貿易協定》,爲北美自由貿易區奠定基礎。
福特強硬迴應:我敬佩里根的自由貿易精神
儘管廣告遭美方批評,福特仍態度強硬。
他分別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與《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發表署名文章,爲廣告立場辯護。
「我不是美國人,但與數百萬加拿大人一樣,我敬佩里根總統以及他對自由貿易、自由市場與加美合作的堅定信念。」
《華爾街日報》評論版在特朗普政府中影響力頗大,這也被視爲福特有意通過輿論渠道傳遞立場。
「同頁不同調」:卡尼與福特策略分歧浮現
事實上,就在風波前幾天(10月23日),卡尼與福特還共同出席了位於鮑曼維爾(Bowmanville)的達林頓核電站活動。
福特當時表示:「我和總理百分之百在同一陣線。」
但他也補充說:「我說話或許更輕鬆一些,但當你坐在特朗普面前,而他手裏握着‘大錘’,那是另一回事。」
這句話被解讀爲——省府可更直接表達立場,而聯邦政府則需顧及外交現實。二人雖目標一致,卻方法不同。
分析:加美關係再臨敏感節點
這場「廣告外交事件」暴露了加拿大內部在對美策略上的分歧,也凸顯了加美關係的微妙與複雜。
卡尼的致歉被認爲是爲維護國家層面外交關係的必要舉措;而福特的堅持,則更像是一場國內政治表態,意在鞏固其保守派選民基礎。
加拿大正處於多重壓力之下:
- 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陷入停滯;
- 亞太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 國內通脹與能源政策分歧持續發酵。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外交現實與國內政治訴求,成爲卡尼政府未來數月的核心挑戰。
結語:外交與政治的雙重考驗
這場由一則廣告引發的風波,已超越公關層面,成爲加美關係與加國內政治互動的縮影。卡尼需要修復與白宮的溝通信任,而福特則需迴應國內選民的民族情緒。兩人之間的協調與分寸,或將直接影響加拿大在北美貿易格局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