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利率全線飆升,避險美債為何被拋售?美元前景如何定奪?

投資慧眼Insights -
殖利率全線飆升,避險美債為何被拋售?
週二(4月8日)有關美國經濟衰退及聯准會降息的不確定性令投資者保持謹慎,亞太股市普遍反彈,但隔夜美債殖利率全線上漲引發市場關注。
週一(4月7日)2年期美債殖利率漲10.48個基點報3.75%,10年期美債殖利率漲17.22個基點報4.17%;其中30年期債券殖利率在尾盤上漲近23個基點,創2020年3月疫情初期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值得留意的是,關稅政策引發美股暴跌,流動性危機令投資者不得不拋售黃金以填補諸如流動性缺口,這拖累黃金自歷史高位3167美元下挫逾200美元至2956美元,一度擊穿3000關口。
市場進而押注聯准會因潛在的經濟衰退可能性而更早、更大幅度降息,市場定價顯示聯准會到年底前將降息125個基點。通常情況下,資金會湧入美債尋求避險,進而壓低殖利率。但隔夜美債殖利率的全線上漲似乎正表明市場在不顧一切地拋售美債。
花旗集團表示,美債市場隔夜遭拋售可能與風險偏好回升有關,但同時美國高收益信用債利差擴大卻表明的是相反情況。美國國債的下跌可能預示著一種格局的轉變,美國國債不再是避險時期的全球固定收益避風港。
相反,投資者可能會選擇可替代的G-10主權債,例如歐洲和澳大利亞的主權債券。部分原因是對美國赤字和債券供應的重新關注;本周華盛頓的預算調節進展將成為所有資產類別關注的焦點。
目前主要經濟體持有美債金額前三位分別為日本、中國、英國,部分投資者可能擔憂關稅威脅下美國海外債主可能尋求減持美債。
另外,利用美國國債與相關期貨合約之間微小價差的對沖基金(即進行基差交易的基金)正在大規模平倉。這些基金是固定收益市場的大玩家,它們減少風險頭寸的行為引發了美國國債的拋售浪潮。TD Securities的Gennadiy Goldberg將這一走勢描述為一切、無處不在、同時發生的交易,並指出對沖基金正試圖去杠杆,市場出現了賣掉一切的交易。
美元前景如何定奪?
筆者提醒,MOVE指數週一(4月7日)飆升至137.3,刷新自2023年10月以來新高。當MOVE指數飆升時,這並不一定直接意味著資金流入或流出債券市場,更多表明投資者正在為債券價格和殖利率的重大變化做準備,這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對美國不斷惡化的債務和赤字問題的擔憂。也可以視為市場正以拋售美國國債的行動逼迫聯准會降息以挽救經濟,因過高的利率將令債務負擔加重。
穆迪此前曾在報告指出,長期維持高額關稅、實施缺乏資金支撐的減稅政策,以及經濟層面面臨的重大尾部風險,均可能對信用產生負面影響,導致這些原本強大的優勢在應對財政赤字不斷膨脹和債務負擔能力持續下降方面,愈發難以發揮抵消作用。
目前,外國投資者持有近15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券,其中約一半是美國國債—擁有30%的可流通美國國債,若美國關稅對美國國債及美元儲備貨幣低位構成衝擊,預計將加劇資本流出美國。
另外,若市場拋售美債轉而買入歐元區或澳大利亞債券,他們需要賣出美元,轉而買入歐元或澳元,這將導致美元貶值。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