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九月行情近八成下跌?投行仍看多至3800美元

投資慧眼Insights-
黃金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歷史與現實的激烈遊戲。當金價在9月刷新歷史紀錄至3,674美元/盎司時,曾被投資人拋棄的「黃金9月季節性上漲」理論重獲關注——但數據卻揭示了殘酷的真相。
季節性神話的破滅:79%下跌率的殘酷真相
歷史數據顯示,1980-2010年間黃金9月平均表現確實領先其他月份,這一規律被學術界稱為「黃金秋季效應」。然而自2010年後的14個9月中,黃金竟有11個月出現下跌,暴跌機率高達79%,徹底顛覆了先前的統計法則。更令人咋舌的是,這14年間黃金9月均價累計下跌2.2%,其他月份平均漲幅達0.8%。
這種季節性法則的失效讓分析師陷入困境。當被問及「為何9月黃金應走強」時,最常得到的答案是「黃金可能受益於股市資金流出」——但這個理論根本站不住腳。事實上,2010年後道瓊指數9月平均跌幅僅1%,若上述理論成立,黃金本應走強,但現實卻截然相反。
真正的投資啟示在於:季節性交易本質是場機率遊戲。即便在1980-2010年的黃金牛市週期中,9月上漲機率達70%,意味著仍有30%失敗可能。想要將季節性策略轉化為穩定獲利,必須堅持多年連續押注。即便在2013-2016年連續出現5.4%、7.0%、7.4%的暴跌後,整個週期的統計顯著性仍接近93%置信水準——這與統計學公認的95%標準僅一步之遙。
投行集體看多:3800美元只是新起點?
正當投資者為季節性規律失效而困惑時,頂級投行卻發出了更激進的看多訊號。高盛已將2029年起長期金價預測從2,850美元大幅上調至3,300美元,更指出金價上行至4,500-5,000美元的風險情境。該行強調:“利潤率擴張正推動黃金股跑贏大宗商品本身”,這一趨勢已使澳洲黃金業市值一年內從700億澳元暴增至1350億澳元。
瑞銀緊追在後,將2025年底金價預測調高300美元至3,800美元,2026年中期目標上調至3,900美元。其預測依據直指聯準會政策轉向:「預期的寬鬆政策與美元疲軟將推動黃金ETF持有量在2025年底突破3900噸,逼近歷史高峰。」該行特別強調,地緣政治風險、政策分歧與川普的低利率偏好共同構成了黃金的利好環境。
面對歷史規律失效與機構集體看多的撕裂格局,投資人需要清醒體認到:當前金價的強勢更可能源自於宏觀貨幣邏輯而非季節性魔法。央行持續900-950噸的年度購金規模、通膨預期重構下的資產配置需求,以及全球政治不確定性,才是支撐黃金站上歷史新高的真實支柱。而9月行情究竟能否持續?答案不在歷史數據中,而是在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軌跡與地緣政治演變之中。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