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慧眼Insights - 6月2日週日,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會議決定,將集體性減產措施延長至2025年,且將部分資源減產協議延長至今年9月,凸顯這些產油國對維穩油市的決心。
與會代表表示,這些限製措施旨在提振油價,並避免一些因素造成的全球供應過剩,如其他非成員生產國(尤其是美國頁岩油開采商)的產量增加、高利率高通膨背景下的需求降息等。
本次OPEC+會議原定於在維也納總部召開,後改成線上視頻方式,在會前又將地點臨時改為沙特首都利雅得,頻頻生變的產油國重磅會議吸引投資人和交易商的目光。
目前,OPEC+成員國每日減產586萬桶,約佔全球需求的5.7%,其中的366萬桶為官方減產標準,即「集體減產」,定於今年6月底到期;剩餘部分為多個成員國提出的「自願減產」,含每日220萬桶。
這些自願減產國包括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哈薩克、科威特、阿曼、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OPEC+在週日的最新會議中決定,同意將集體性減產措施延長至2025年,即該減產協議再延續一年半的時間。自願減產措施也將延長至2024年第三季,含全球第二大產油國沙國於2023年7月首次實施的每日減產100萬桶。
同日,沙國能源部表示,自願減產220萬桶/日的協議延長至今年9月,隨後將逐步漸進式取消,直到明年9月。
總的來說,本次OPEC+會議達成的減產措施符合市場預期,延長減產協議是共識。OPEC+會議下次會議預定於12月1日舉行。
儘管如此,仍有分析師將本次會議重點指向10月之後的產能恢復舉措,分析師對這種措施指向給予不同的評價。
Energy Aspects研究總監兼聯合創始人Amrita Sen表示,「這使得我們在今年和明年的原油平衡中減少了大量原油。這項協議讓OPEC+繼續掌控市場。」
而新加坡Vanda Insights創始人Vandana Hari表示,「市場並未預期10月之後減產措施會被解除。但對於OPEC+來說,積極的一面是,該協議應有助於保持凝聚力。長期持續不平衡的削減將會成為摩擦的根源。」
高盛也評論稱,「我們認為這次會議結果是悲觀的。如果市場比OPEC+樂觀的預期更疲軟,解除額外減產的計劃將更難維持低產量。」
另外,受經濟成長放緩的影響,美國3月柴油需求暴跌至26年來的最低季節性水準。有分析稱,不斷惡化的柴油市場是一個警告訊號,表明更廣泛的原油需求成長可能面臨風險。隨著經濟放緩,燃料消耗量往往會下滑。
週一油市交易量高於平時,但原油期權的偏差仍顯示看跌情緒。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