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鬆綁「資金潮」來了!投資布局瞄準「這類股」,但小心兩大市場風險​​

投資-槓把子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投資慧眼Insights-

為解決首購族「房貸荒」問題,行政院會於9月4日通過重大政策調整,宣布自今年9月1日起,「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的撥款案件將不計入《銀行法》第72-2條有關「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的總額限制。此舉旨在釋放銀行放貸量能,縮短首購民眾的申貸等待時間,但同時也引發市場對房市炒作與金融風險的熱烈討論。

公股銀行回應:合庫恢復每月60-70億撥貸量能

三大公股銀行對新政策表達明確立場:

1.合作金庫銀行表示,新規將大幅紓緩首購族排撥之苦,預期恢復每月60–70億元新青安貸款的撥貸量能,並優先承做相關案件。但合庫也強調,徵審作業仍依授信5P原則(借款人、用途、償還來源、債權保障及未來展望)從嚴評估,建議民眾依自身財務能力審慎購屋。

2.臺灣銀行指出,今年1至8月已承作青安貸款592億元、7,596戶。新規適用於9月1日後撥款案件,目前尚難估算確切釋出量能,但未來將持續以無自用住宅、自住型客群為目標。

3.土地銀行則因不適用《銀行法》第72-2條,表示新規對其無影響。土銀目前仍受金管會自律規範(房貸上限35%、土建融25%)及央行不動產集中度管制,若相關規範未放寬,將不會增加新房貸承作量。

業界肯定與建言:籲納入都更、危老貸款

台灣省不動產公會理事長吳國寶肯定政策方向,認為此舉對市場「多少有加分」。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謝麟兒則指出,新規雖可釋放貸款水位,但都更、危老貸款也應排除在72-2條之外,才能真正活絡市場。他強調,2025年底至2026年初將有超過10萬戶交屋潮,若貸款問題未解,恐引發社會事件。

遺留問題:換屋族與鑑價爭議成焦點

儘管新青安鬆綁有助首購族,但換屋族及預售屋買家仍面臨嚴峻挑戰:

第二戶貸款成數限制:央行限貸令要求第二戶自備款需5成,許多換屋族因無法湊足額外資金,被迫退屋。

銀行鑑價與成交價落差:預售屋交屋時,若銀行鑑價高於實價登錄,可能被認定為豪宅(僅貸3成);若鑑價低於成交價,則導致自備款驟增。業界建議,貸款認定應以實價登錄為基準,或由雙方協商。

建商資金壓力:中小型建商須於18個月內動工的規定,加劇資金鏈緊張與爛尾樓風險。

社會反應兩極:支持與憂慮並存

政策公布後,網路輿論呈現兩極化:

支持者認為此舉是「德政」,能緩解自住需求,且房貸逾放比率低,風險可控。

反對者憂心政府「帶頭炒房」,恐引發類似次貸危機的金融風險,並加劇青年房貸負擔(收入75%用於繳房貸),進一步壓縮生育率與內需。

投資觀點:營建、金融股迎政策利多,但須警惕波動風險

此次政策松綁,直接為市場注入了明確的資金動能,一般投資者可從以下板塊關注投資機會:

1.營建股(建材、建商):

核心優良:新青安貸款主要用於購買新建房屋或預售屋。撥貸量能恢復將直接加速建商款項回收,改善現金流,並解決「交屋潮」可能帶來的違約風險。尤其是主打首購族、中小戶型產品的建商,銷售確定性大幅提高。

關注點:投資人可關注在青安貸款熱門區(如桃園、新北、台中、台南等新興重劃區)有大量推案的上市櫃建商。

2.金融股(公股銀行為主):

核心利多:政策解開了公股銀行承作新青安的業務量上限。儘管新青安利率較低,但仍屬優質房貸資產,能帶來穩定利息收入。合庫銀、台銀等表態積極的銀行,其房貸業務成長動能值得期待。

關注:需注意銀行仍受《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約束,並非全面開放。且銀行股股價除房貸業務外,更受利率政策及全球經濟影響,需綜合判斷。

投資人需警惕的兩大市場風險:

1.政策反覆與市場過熱風險

此舉可能被市場解讀為政府“救市”,若房價再次快速上漲,不排除央行再度加碼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可能性,將為房市及相關個股帶來新的壓力。

2.利多出盡與波動風險

政策消息可能已被市場部分預期,需警惕營建股短線「利多出盡」後的獲利了結賣壓。投資時應關註個股基本面(如營收、毛利率、負債比),而非盲目追高。

專業提醒:風險管控與法規遵循至關重要

金管會重申,銀行需依授信5P原則審核貸款,並防範人頭戶、炒房及搭售保單等不當行為。民眾申請房貸時應注意:

  • 預留交屋期程彈性,以因應銀行撥款排程。

  • 審慎評估還款能力、負債比與信用狀況,避免因景氣波動導致違約。

結語

新青安房貸鬆綁是政府回應市場需求的短期解方,雖能緩解首購族壓力,但換屋族、建商資金鏈及鑑價機制等結構性問題仍需跨部會協調。未來政策是否擴及都更、危老貸款,以及如何平衡居住正義與金融穩定,將成為關鍵挑戰。建議購屋民眾理性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切勿盲目追價,以降低潛在風險。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誰說二哥沒行情,光寶科漲停直逼190!18倍本益比是窪地還是陷阱?光寶科(2301)今(22)日股價表現強勢,盤中大漲飆至漲停,終場以185.5元作收,委託買單達12644張。推升動能主要來自聯準會降息帶動的整體市場氛圍,以及AI伺服器電源與散熱題材持續發酵,吸引法人與主力資金積極佈局。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22 日 週一
光寶科(2301)今(22)日股價表現強勢,盤中大漲飆至漲停,終場以185.5元作收,委託買單達12644張。推升動能主要來自聯準會降息帶動的整體市場氛圍,以及AI伺服器電源與散熱題材持續發酵,吸引法人與主力資金積極佈局。
placeholder
外資逆掃14萬張!台泥爆量飆升5%,老字號絕地重生?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從籌碼面解析發現,上週五投信大舉賣超台泥123,006張,而外資卻逆向買超144,373張,形成明顯的"投信丟、外資接"現象。謝金河大膽推測,這個接手的外資"一定和大股東有關",很可能代表大股東出手護盤。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22 日 週一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從籌碼面解析發現,上週五投信大舉賣超台泥123,006張,而外資卻逆向買超144,373張,形成明顯的"投信丟、外資接"現象。謝金河大膽推測,這個接手的外資"一定和大股東有關",很可能代表大股東出手護盤。
placeholder
外資狂掃台泥14萬張!老牌龍頭逆勢反撲、多頭攻勢再起?​投資慧眼Insights-上週五外資單日斥資33億元狂掃台泥超過14萬張,引發市場關注。
作者  投資指南針
9 月 22 日 週一
​投資慧眼Insights-上週五外資單日斥資33億元狂掃台泥超過14萬張,引發市場關注。
placeholder
今天發放!40萬新股紅包,達明機器人申購抽籤結果出爐「廣達金孫」達明機器人(4585)初次上市新股申購於今日(9月22日)上午完成公開抽籤。此次申購共吸引超過83萬人參與,中籤率僅0.37%,總凍結資金逼近2000億元,成為今年新股市場的人氣冠軍。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22 日 週一
「廣達金孫」達明機器人(4585)初次上市新股申購於今日(9月22日)上午完成公開抽籤。此次申購共吸引超過83萬人參與,中籤率僅0.37%,總凍結資金逼近2000億元,成為今年新股市場的人氣冠軍。
placeholder
南亞科漲多拉回翻黑、接獲證交所注意股警示,多頭行情告一段落?​投資慧眼Insights-今(22)日早盤,南亞科開盤衝高5%,隨後卻迅速回落,甚至短暫翻黑。
作者  投資指南針
9 月 22 日 週一
​投資慧眼Insights-今(22)日早盤,南亞科開盤衝高5%,隨後卻迅速回落,甚至短暫翻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