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警報】你的銀行帳戶可能隨時被凍結!台新銀行AI誤鎖引爆民怨,投資人險遭違約交割|自救攻略必看

投資慧眼Insights-
近期不少台灣民眾遭遇「帳戶突然被凍」的窘境,一覺醒來發現存款無法動用、轉帳被迫中斷,甚至連證券交割戶都遭鎖定,險些釀成違約交割的法律風險。這一切,竟與政府大力推行的「打詐政策」有關。
災情爆發:從定存戶到投資人無一倖免
眾多網友透過社群平台抱怨,台新銀行(2887)成為本輪災情重災區。有用戶長達半年未使用的帳戶內20多萬定存凍結,需請假親自赴分行解凍。也有商戶因向合作多年的廠商轉帳貨款,被系統判定異常而凍結。更嚴重的是,有投資人股票交割帳戶無預警被鎖,差點導致違約交割。類似案例快速增加,線上解凍無效、臨櫃排隊「解帳戶」已成為銀行新景象。
背後原因:AI系統誤判,銀行風控升級
台新銀行回應指出,該行自去年起與台北地檢署合作,透過AI風控系統「台新戰神」偵測高風險帳戶,聲稱2024年成功攔截詐騙金額超7000萬元,準確率「五成以上」。但民眾批評:「一半的誤判率比擲硬幣還不如」,正常交易反而被懲罰。
多家銀行也陸續跟進強化風控,包括:
台灣銀行:半年無交易+低餘額帳戶,暫停自動化交易
合庫銀行:調降eATM非約定轉帳限額至3萬元
凱基銀行:1年未交易且餘額低於1萬,暫停交易功能
台中商銀:長期未登錄網路銀者,交易額度歸零
被凍結的常見原因包括:
1.帳戶長期未使用(如超過半年無交易)
2.帳戶餘額持續偏低
3.突然發生大額資金進出
4.頻繁交易或登錄(如高頻交易、網銀操作)
5.與曾被警示的帳戶有金錢往來
6.加密貨幣交易所相關大額金流(已被銀行列為重點關注對象)
自救對策:如何避免與處理
若帳戶久未使用,建議定期登入或進行小額交易,重要帳戶(如證券戶、薪資戶)盡量維持活躍狀態。
保留交易憑證,如房租收據、投資記錄、貨款合約等。
若被凍結,需帶身分證、印章等文件至分行辦瞭解鎖,無法線上處理。
緊急狀況可多次聯絡客服,部分情況可爭取遠端處理(但有成功案例屬特例)。
網友怒批:反詐擾民,銀行應調整做法
儘管打擊詐騙立意良好,但民眾呼籲銀行應在「防詐」與「便民」之間求取平衡,而非一味凍結帳戶、將合規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是否換一家銀行、甚至調整資金存放策略,已成為許多人熱烈討論的因應方向。
建議民眾隨時關注銀行公告、保留財務往來記錄,並分散帳戶使用功能,以降低無預警帳戶凍結帶來的風險。你的帳戶,可能比想像中更脆弱。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