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川普撐腰,台積電90%市佔率無可撼動,摩根大通最新報告:英特爾的存在對台積電反而有利

投資慧眼Insights - 美國晶片補貼換股權對台積電的衝擊?大摩:英特爾代工業務不足為慮,先進製程領導地位不變
近期傳聞美國川普政府考慮以「晶片補貼換股權」入股英特爾10%,並可能對台積電採取類似模式,引發熱議。但摩根大通堅信,無論英特爾代工業務獲得多少支持,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市場的領導地位無可動搖,市占率將穩居九成以上。
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市場高估了英特爾(Intel)代工業務對台積電(2330)的競爭威脅,認為英特爾的「虛假競爭」反而對台積電有利,不僅有助規避壟斷監管壓力,還能緩解地緣政治風險。該行重申台積電「增持」評級,目標價新台幣1275元,並預測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節點的市占率將持續保持90%以上。
報告認為,英特爾代工業務為客戶營造了「第二選擇」的假象,這有助台積電避開政府對其潛在壟斷地位的嚴格審查,同時減輕「製造業回流美國」等政策壓力。分析師回顧,2020年下半年市場因預期英特爾大規模外包製造,推高台積電本益比至25-30倍,但台積電估值未因壟斷疑慮顯著提升,反而可能因監管與地緣風險受壓抑。因此,英特爾作為較弱勢的競爭者,對台積電反而有利。
即便蘋果(Apple)、輝達(Nvidia)等台積電主要客戶參與英特爾代工計劃,報告認為影響有限。因為英特爾需在未來2-3個先進製程節點仍有巨大優勢,其他對手短時間內無法替代,才能贏得無晶圓廠客戶信任並達到經濟規模。
然而,英特爾產品業務正面臨超微(AMD)、安謀(Arm)、輝達及客戶自研晶片的激烈競爭,可能迫使其繼續依賴台積電外包製造,即便英特爾過去在CPU市場具技術優勢,其代工策略從未真正成功。
分析師建議,英特爾代工應聚焦「N-1」或「N-2」製程(落後一至兩代技術),以降低客戶風險並擴大產能,而非與台積電正面競爭。然而,作為美國晶片補貼主要受益者,英特爾若採保守策略,可能難以滿足政策對技術領先的期望。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