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股價暴漲近7%!軟銀注資、美政府入股傳聞,芯片巨頭迎轉機?

投資慧眼Insights-受到兩大利好消息推動,英特爾(Intel)股價週二大漲近7%!
英特爾(Intel)股價在週二上演戲劇性暴漲,單日飆升6.97%,收盤報25.31美元,成交量更暴增至2.93億股,達到三個月平均值的近三倍。這波強勁漲勢背後,是兩大關鍵消息推動: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計劃以2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約2%股權,以及市場傳出美國財政部正考慮透過入股方式支持英特爾擴大半導體生產。
這項來自軟銀的注資,被視為對這家深陷轉型困境的美國芯片巨頭一次重要的信任投票。根據協議,軟銀將以每股23美元價格取得英特爾股權,雖較公告前收盤價略有折讓,但仍使軟銀一躍成為英特爾第六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軟銀此舉被解讀為不僅是財務投資,更是其佈局人工智能與半導體戰略的關鍵一步,尤其與該公司參與的5000億美元「星際之門」數據中心項目密切相關。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公開表示,政府正考慮將對英特爾的補助轉換為股權,強調此舉旨在穩定公司營運並強化美國本土芯片產能。英特爾已是《芯片與科學法案》最大受益者之一,獲得了近109億美元政府補助,而美方此次考慮直接入股,反映出海外半導體企業依賴,如台積電,所引發的國家安全憂慮已被提升至戰略層級。
儘管消息面帶來強勁動能,但分析師對英特爾的長期挑戰仍持謹慎態度。Asymmetric Advisors分析師阿米爾・安瓦札德指出,軟銀的投資雖有幫助,但並不足以從根本上扭轉英特爾的競爭劣勢。他更直言這筆交易是孫正義用來「维持他与特朗普之间的良好关系」。
當前,英特爾在代工業務方面持續掙扎,難以與台積電等領先企業競爭,並傳出正考慮對該業務進行重大調整。財務數據亦顯示,英特爾2024年虧損高達188億美元,是自1986年以來首見全年虧損,反映其面臨的嚴峻挑戰。
儘管如此,市場情緒似乎正在轉變。軟銀的注資與美國政府可能入股的消息,加上CEO陳立武背後的政治實力重新受到關注,都讓部分投資人開始相信:這家昔日的芯片霸主,或許正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重新找回自己的腳步。
然而,同行表現則呈現分歧。同樣在週二,NVIDIA下跌3.5%,台積電ADR也下跌3.6%,顯示芯片類股並未全面走揚,市場對個別企業的基本面仍高度敏感。投資人接下來將密切關注軟銀入股後的合作動向,以及美國政府是否正式執行股權投資計劃,這兩大因素預料將持續主導英特爾股價走向。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