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巨頭的兩難:台積電成了美台關稅博弈的核心籌碼?

投資-槓把子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Insights投資慧眼--圍繞半導體關稅的博弈,正在將全球晶片代工巨頭台積電置於前所未有的國際談判聚光燈下。

美國雖給予台灣地區20%的“暫時性關稅”,但明確表示,若想爭取與日韓同等的15%優惠稅率,台灣需滿足其提出的嚴苛條件——1.台積電入股英特爾49%”;2.“再投資4000億美元”。皆非輕易能承之重。

巨額逆差催生高關稅

美國對台施壓的根源清晰可見。根據報道,去年台灣地區對美貿易逆差高達739億美元,遠超過日韓。在美國看來,如此失衡的貿易格局構成實施20%關稅的理由。儘管雙方持續密集磋商,台灣官員已明確表示,未能像日韓那樣迅速與美國達成涵蓋晶片優惠關稅的貿易協議。

兩個“不可能的任務”

為換取關稅減讓,美方開出的條件讓台灣與台積電陷入兩難:

「台積電入股英特爾49%」: 這項要求極具策略性震動。讓全球技術領先的晶片代工廠以近半股權,入股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英特爾(IDM模式代表),無論從商業競爭、技術保護,或是股東權益角度審視,幾乎構成不可逾越的商業邏輯衝突。

「4000億美元再投資」: 相較於台積電已承諾並正在實施的約1650億美元對美投資(用於亞利桑那等州晶圓廠建設),4000億美元規模驚人。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一句「若投資,錢由誰來出」的公開疑慮,觸動了各界神經,即使經濟部事後澄清為舉例,龐大數字背後隱藏的真實壓力與可行性疑慮依然存在。

失衡結構下的策略籌碼

台積電陷入困境的核心,在於美國正利用其戰略地位作為籌碼。在「美國製造」戰略推動下,台積電在美國的重資產投資已成現實負擔。如今面對更龐大的投資要求或動搖企業根基的股權交易,其商業自主權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此種由單一大客戶施加的結構性壓力,為台積電長期發展和全球中立性蒙上陰影。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蘋果、台積電投資傳聞燒熱,英特爾股價狂飆9%!月漲幅挑戰38年新高​投資慧眼Insights-受蘋果和台積電計劃投資傳聞的影響,英特爾周四(9/25)收盤大漲近9%。
作者  投資指南針
9 月 26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受蘋果和台積電計劃投資傳聞的影響,英特爾周四(9/25)收盤大漲近9%。
placeholder
輝達英特爾聯盟的「最大輸家」?不,台積電飆至1,290元天價說明了一切「我們都非常尊重台積電"——在輝達與英特爾宣布歷史性合作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兩家CEO不約而同地向台積電示好。這種罕見的表態背後,折射推出積電在全球晶片產業鏈中不可撼動的地位。黃仁勳特別強調合作僅聚焦CPU客製化領域,而非代工業務轉移,這一立即的"澄清"安撫了市場情緒。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19 日 週五
「我們都非常尊重台積電"——在輝達與英特爾宣布歷史性合作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兩家CEO不約而同地向台積電示好。這種罕見的表態背後,折射推出積電在全球晶片產業鏈中不可撼動的地位。黃仁勳特別強調合作僅聚焦CPU客製化領域,而非代工業務轉移,這一立即的"澄清"安撫了市場情緒。
placeholder
AMD、ARM、台積電慌了?輝達入股英特爾,晶片格局迎劇變Intel(INTC)股價一度暴漲30%,最終收漲22.8%,報30.57美元。輝達(NVDA)股價也收漲3.5%。
作者  Alison Ho
9 月 19 日 週五
Intel(INTC)股價一度暴漲30%,最終收漲22.8%,報30.57美元。輝達(NVDA)股價也收漲3.5%。
placeholder
​輝達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川普喊話黃仁勳:「你正在統治世界!」投資慧眼Insights-受輝達入股的消息推動,英特爾(Intel)股價週四大漲逾22%,創下38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作者  投資指南針
9 月 19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受輝達入股的消息推動,英特爾(Intel)股價週四大漲逾22%,創下38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placeholder
輝達50億「救」了英特爾?不,是救了美政府:一筆交易,白宮帳面狂賺44億英特爾股價在18日迎來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暴漲22.77%,收在30.57美元。這場暴漲源自於前一天輝達宣布的50億美元投資計劃,兩大晶片巨頭突然從競爭對手轉向合作。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19 日 週五
英特爾股價在18日迎來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暴漲22.77%,收在30.57美元。這場暴漲源自於前一天輝達宣布的50億美元投資計劃,兩大晶片巨頭突然從競爭對手轉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