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多項數據創新高,卻難掩背後隱憂?

財華社
更新於
Mitrade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最近身陷輿論漩渦的小米(01810.HK)交出了一份不錯的2025年第1季成績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份業績涵蓋的是其截至2025年3月末止的第1季財務表現,3月末SU7事件和5月中的SU7 Ultra退訂爭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尚不包括在内。

第1季多項財務數據創歷史新高

得益于其各大核心業務線的增長表現,小米的2025年第1季度業績刷新多個歷史新高:

1)2025年第1季總收入按年增長47.40%,至1,112.93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其中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和毛利率均創新高,季度收入按年增長58.73%,至323.39億元,毛利率達25.22%,按年提高5.35個百分點;此外,還有汽車業務的加持,第1季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貢獻收入185.80億元,而上年同期的貢獻只有2,603萬元。

2)2025年第1季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0.54個百分點,至22.83%,其中手機與AIoT分部毛利率為22.76%,按年提升0.47個百分點,IoT與生活消費品以及互聯網服務分部毛利率分别按年提升5.35個百分點和2.68個百分點,抵消了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按年下降2.39個百分點的負面影響;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的毛利率比手機業務高出近一倍,達23.17%,也是提升其整體毛利率的主要原因。

3)2025年第1季經調整淨利潤為106.76億元,按年增長64.47%。

我們留意到,毛利率提升,包括銷售、行政和研發開支在内的運營開支增幅約26.95%,低于收入增幅47.40%,顯示出對運營開支的有效控制,這應是推動其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

手機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5年第1季,小米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1.8百萬台,略低于上個季度的42.7百萬台,但仍較上年同期增長3.0%;ASP(智能手機平均售價)也較上年同期的1,144.7元增加5.8%,至1,210.6元,創歷史新高。受均價和出貨量增長推動,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第1季收入按年增長8.89%,至506.12億元。

但是,由于核心零部件價格上漲,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4.80%,下降至2025年第1季的12.41%。

電子消費品繼續領先

第1季,小米的消費電子產品分部保持領先,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分部收入和毛利率均創歷史新高,季度收入為323.39億元,按年增長58.73%;毛利率按年提升5.35個百分點,至25.22%。

這或得益于品牌宣傳效果和國家多項補貼,其智能大家電收入期内同比增幅高達113.8%,其中冰箱和空調產品同比增速超65%,洗衣機增幅更在100%以上。

在可穿戴設備方面,小米依然保持領先,其中可穿戴腕帶設備内地出貨量排名第二,海外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

月活創新高

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分部為利潤率最高的業務部門,收入主要來自遊戲和廣告。

2025年第1季,其全球及内地的月活躍用戶數再創歷史新高,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7.19億,同比增長9.2%,其中内地月活用戶達1.81億,同比增長12.9%。

期内,小米的遊戲業務收入為12億元,與上年同期大致持平,而廣告業務收入則按年增長19.7%,至66億元。受利潤較高的廣告收入貢獻增加帶動,互聯網服務業務2025年第1季毛利率按年擴大2.68個百分點,至76.93%。

智能電動汽車及AI

最受矚目的還是小米的智能汽車業務。

2024年3月推出SU7後,小米汽車一直是話題的中心。

2025年第3季起,小米將「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營分部更名為「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

于2025年第1季,小米交付了75,869輛Xiaomi SU7系列新車,ASP為每輛23.83萬元,相較2024年全年的ASP大約23.45萬元上升1.63%。

該業務分部的2025年第1季毛利率達到23.17%,較剛推出SU7時的2024年第1季毛利率12.26%高出10.91個百分點,較上個季度(即2024年第4季)高2.72個百分點。

不過,2025年第1季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的分部經營開支為48億元,該分部仍產生經營虧損5億元,較上個季度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淨虧損7億元有所改善。

前景的喜與憂

2025年5月,小米正式發佈其首款自主研發設計的旗艦處理器玄戒O1,採用第二代3nm工藝,内部集成10核CPU和16核GPU,並發佈了搭載玄戒O1的Xiaomi 15s Pro和Xiaomi Pad 7 Ultra。

此外,小米還發佈了首款長續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内部集成小米首款自研4G基帶,並搭載于Xiaomi Watch S4 eSIM 15周年紀念版。

2025年4月,推出了其第一個為推理而生的開源大模型「Xiaomi MiMo」。

但是值得留意的是,小米SU7于3月29日發生事故之後,對于小米汽車的輿論風向發生了變化,這是否會影響到小米汽車後續的銷售值得關注。

小米透露,其截至2025年5月21日23:59:59(即YU7正式推出前夕)的Xiaomi SU7系列累計交付量超25.8萬台,而財華社根據小米2024年第1季開始交付SU7以來的數據估算,到2025年3月末,其SU7累計交付量應有21.27萬輛,如此算來,4月到5月21日期間SU7的交付量或有4.53萬輛以上,大約相當于2025年第1季交付量的60%左右。

2025年5月初,小米汽車官方微博突然發佈致歉聲明,承認SU7 Ultra車型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存在「宣傳不清晰」問題。5月中起,SU7 Ultra準車主開始提出退訂要求,但小米汽車則宣佈實施「60天冷靜期政策」,即準車主鎖單後退訂要等60天且退訂定金可能不退,令小米汽車再陷輿論風波。

不過,在公佈財報後,小米管理層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截至5月26日,SU7 Ultra最新鎖單數已超2.3萬台,遠超預期。但是,其中是否包括退訂的數據?

2025年5月,小米推出豪華高性能SUV Xiaomi YU7系列,對標特斯拉(TSLA.US)Model Y,預計將于今年7月上市。

管理層對于小米汽車今年的展望還是比較樂觀,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會儘全力提升產能,全力保障實現3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

但是,小米汽車的兩次輿論事件,或多少令市場對于雷軍和小米的品牌影響力有了重新評估的動機。

受事件影響,小米的股價趁勢回調。見下圖,小米股價于3月19日創下新高,隨後回落,3月末事故令其股價跌勢加劇,于4月初見短期低位,隨後反彈。但五月後股價受壓,到5月下旬發佈YU7後有所反彈,這次的創紀錄第1季業績也讓小米的股價出現拉升。

展望未來,國家鼓勵消費的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強,這對小米的消費電子業務和汽車銷量有推動作用。

但是,為了把握政策機遇,近來電動汽車品牌又展開了新一輪的降價競爭,正受到輿論困擾的小米還能不能突圍而出呢?也許短時間内難有答案。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比亞迪股價暴跌 9%,新一輪價格戰開打!新能源寒冬將至?TradingKey - 2025 年 5 月 26 日截至發稿,比亞迪 H 股收盤,單日跌幅擴大至8.38%,蒸發超千億市值。【比亞迪分時圖走勢,來源:富途】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零跑車等也紛紛下挫。這次集體下跌的主因是比亞迪發起的新一輪價格戰,引發市場對產業利潤前景的擔憂。比亞迪於 5 月 23 日宣布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的 22 款智駕版車型進行限時促銷,最高優惠達 5.3 萬元。這已是比亞迪自
作者  TradingKey
5 月 26 日 週一
TradingKey - 2025 年 5 月 26 日截至發稿,比亞迪 H 股收盤,單日跌幅擴大至8.38%,蒸發超千億市值。【比亞迪分時圖走勢,來源:富途】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零跑車等也紛紛下挫。這次集體下跌的主因是比亞迪發起的新一輪價格戰,引發市場對產業利潤前景的擔憂。比亞迪於 5 月 23 日宣布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的 22 款智駕版車型進行限時促銷,最高優惠達 5.3 萬元。這已是比亞迪自
placeholder
車市「價格戰」烽火再燃,壓力都給了誰?5月26日,港股汽車概念股全線下跌。截至發稿前,比亞迪股份(01211.HK)跌8.47%,零跑汽車(09863.HK)大跌8.37%,吉利汽車(00175.HK)跌7.68%,長城汽車(02333.HK)跌5.21%,理想汽車-W(02015.HK)、小鵬汽車-W(09868.HK)紛紛下挫。
作者  財華社
5 月 26 日 週一
5月26日,港股汽車概念股全線下跌。截至發稿前,比亞迪股份(01211.HK)跌8.47%,零跑汽車(09863.HK)大跌8.37%,吉利汽車(00175.HK)跌7.68%,長城汽車(02333.HK)跌5.21%,理想汽車-W(02015.HK)、小鵬汽車-W(09868.HK)紛紛下挫。
placeholder
特朗普關稅突傳重磅!華爾街日報獨家:特朗普將調整汽車關稅政策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週一(4月28日)發佈獨家報道稱,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將調整汽車關稅政策,以減輕國內汽車製造商負擔。
作者  FX168
4 月 29 日 週二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週一(4月28日)發佈獨家報道稱,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將調整汽車關稅政策,以減輕國內汽車製造商負擔。
placeholder
寧德時代是否值得北向資金的偏愛?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最近幾個季度深得北向資金的青睐。Wind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3季至2025年第1季,北向資金的淨持股量均為正增長,于2024年9月末,北向資金于寧德時代的持股量或佔11.44%,而到2025年3月31日已達到12.60%,佔流通A股的比例則由2024年9月末的12.92%進一步提高至2025年3月末的14.22%。
作者  財華社
4 月 15 日 週二
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最近幾個季度深得北向資金的青睐。Wind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3季至2025年第1季,北向資金的淨持股量均為正增長,于2024年9月末,北向資金于寧德時代的持股量或佔11.44%,而到2025年3月31日已達到12.60%,佔流通A股的比例則由2024年9月末的12.92%進一步提高至2025年3月末的14.22%。
placeholder
高成長令人鼓舞,但獲利仍遙遙無期,蔚來汽車不太可能逆轉結合不斷提高的利潤率、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可能放緩的現金消耗,分析師相信蔚來汽車(NASDAQ:NIO)的逆轉可能很快就會到來,因此在股價回落至5美元時重申買入評級。
作者  美股研究社
2024 年 12 月 23 日
結合不斷提高的利潤率、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可能放緩的現金消耗,分析師相信蔚來汽車(NASDAQ:NIO)的逆轉可能很快就會到來,因此在股價回落至5美元時重申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