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風口已然誕生。
11月12日,腦機接口板塊表現活躍,截至發稿,愛朋醫療(300753.SZ)漲超8%,創新醫療(002173.SZ)漲超6%,狄耐克(300884.SZ)、、熵基科技(301330.SZ)、翔宇醫療(688626.SH)、三博腦科(301293.SZ)均上漲。
港股方面,微創腦科學(02172.HK)、南京熊貓電子股份(00553.HK)均錄得上漲。
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首次進入審批「綠色通道」
消息面,由上海階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植入式無線腦機接口繫統」目前已正式進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别審查程序。
與通過頭戴設備採集信號的非侵入式產品不同,侵入式產品需要通過手術將電極等設備植入大腦,電極與大腦的神經元細胞接觸,技術門檻和風險都更高,但也通常能獲得更高質量、更高精度的神經信號。
首個侵入式產品獲此待遇,表明監管機構對這類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和評估信心,願意為其產業化「架橋開路」。
與此同時,這也是國内首個進入該「綠色通道」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標誌著中國在這一前沿科技領域的產業化進程邁出了從臨床驗證到市場準入的關鍵一步。
腦機接口利好頻頻,行業進入爆發前夜
事實上,今年以來,腦機接口領域頻頻傳來利好。有業内人士認為,腦機接口行業或已進入爆發的前夜。
此前,全球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輔助人體患肢運動功能修復試驗在我國完成,成功幫助一名偏癱患者實現運動功能修復。
另外,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研製的「北腦一號」智能腦機繫統已完成國際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無線全植入腦機繫統的人體植入,進入臨床驗證階段,將為脊髓損傷、腦卒中、漸凍症患者開展運動、言語功能的替代和康復。
據清華大學洪波教授透露,相關腦機接口臨床試驗今年將在國内10個中心開展,計劃在年底前入組30至50名患者進行植入。
種種迹象均預示著,腦機接口技術正從實驗室快速走向商業化應用。腦機接口被譽為「21世紀最具颠覆性的技術」,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5年至10年,腦機接口醫療產品有望迎來爆發期。
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2024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約為26.2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9.4億美元,到2034年有望增長至124億美元,十年間復合年增長率為17.35%;據工信微報,2024年中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為32.0億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61.4億元。
政策層面,《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前瞻佈局未來產業,推動腦機接口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標誌著腦機接口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此前,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頂層設計明確,產業目標清晰,全國多省份開始對侵入式、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醫療服務項目定價並試點醫保覆蓋。浙江省已將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納入醫保,呼和浩特、上海、廣東等地相繼製定價格標準,推動行業進入落地階段。
一繫列政策推動,也有望加速腦機接口的產業化落地進程。
結語——
儘管前景廣闊,腦機接口投資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技術成熟度仍然有限,特别是在信號穩定性、繫統可靠性等方面還需要持續改進。其次,監管審批存在不確定性,新產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經歷嚴格的臨床驗證。此外,商業化路徑尚待驗證,市場接受度和支付機製都需要時間培育。
有分析師表示,腦機接口是一個典型的高風險高回報領域,投資者需要具備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並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