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四中全會落幕,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以及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等。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繫」「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内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會傳遞的「十五五」規劃關鍵信號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
券商解讀
對此,不少券商發表觀點,多角度深入剖析了政策對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影響。
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胡玉玮發表研報稱,「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承啓階段,政策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錨定「七大發展目標」與2035年遠景目標,通過「六個堅持」築牢治理基石。產業與科技層面,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升級實體經濟和加快建設「五個強國」。
内外需雙輪驅動下,國内大循環聚焦擴内需與統一大市場,高水平開放推進製度型開放與「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民生領域強化就業、公共服務與房地產轉型,安全領域構建國防、信息、生態、公共安全多維屏障。
胡玉玮認為,短期關注消費提振、企業幫扶與應急保障機遇,中長期可佈局質效提升、内需外貿、安全自主與民生改善四大方向,但需警惕政策落地、經濟增速與地緣風險。
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在研報中指出,短期來看,全會的召開為A股市場提供新一輪的政策預期和投資線索,有望有效提振市場信心,相關板塊或將獲得投資者的重點關注。中長期來看,全會勾勒的發展藍圖為A股市場行穩致遠提供堅實支撐。
方正證券則表示,「十五五」時期中國資本市場將大有作為。一方面,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具有獨特重要的功能,通過增加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和價值發現功能,助力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能夠為「十五五」規劃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十五五」規劃所明確的產業發展路徑和戰略重點,為資本市場指明了方向,「十五五」規劃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也將催生大量新的投資需求和資產配置機會,不僅將帶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還能驅動市場深化基礎製度改革,進而推動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本次全會重點提及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這一點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在高質量發展優先的基調下,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是所有政策的重中之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也是中美博弈的核心。其他相關政策也將圍繞新質生產力為核心開展。
華西證券大類資產首席孫付稱,在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十五五」時期更加重視構建以先進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繫,突出強調通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來為產業創新提供内核動力,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將擴大内需進而增強國内大循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資本市場視角來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和追求科技自立自強下,科技類資產就是核心資產。
對於A股市場的走勢,長江策略首席分析師戴清指出,就歷史統計來看,從指數漲跌幅角度來看,《公報》發佈前一個月到發佈後一週,主要寬基指數均上漲,大盤表現較強。
展望後市,戴清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反復或導致波動加大,短期回調不改長期「慢牛」趨勢,中國資產有望迎來重估。在「十五五」規劃政策指導下,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之際,傳統地產拉動的經濟需求端的波動有所下降,而新質生產力等供給端拉動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