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澳元(AUD)承壓,澳元/美元下滑至接近0.6400支撐位的兩個月低點。這是該貨幣對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此次是在美元(USD)表現強勁的背景下。
與此同時,交易者權衡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對美聯儲(Fed)獨立性的持續擔憂,所有這些都在週五鮑威爾主席在傑克遜霍爾研討會上的講話之前。
澳大利亞的通脹故事繼續緩解,儘管速度並不劇烈。第二季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增長0.7%,同比增長2.1%,而6月份的月度CPI指標微降至1.9%。進展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溫和的下行而非急劇回落。
在其他方面,經濟看起來更為穩健。8月份的初步PMI數據顯示,製造業在50線以上恢復至52.9,服務業改善至55.1,6月份零售銷售增長1.2%。貿易也有所幫助,順差從5月份的16.04億澳元躍升至53.65億澳元。
勞動力市場依然穩固。7月份失業率降至4.2%,新增就業24.5K,參與率保持在67%。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本月早些時候將官方現金利率(OCR)下調25個基點至3.60%,大致符合預期,並將2026年底的預測從3.2%下調至2.9%。2025年的增長預測也從2.1%下調至1.7%,理由是全球逆風。然而,2025年底的失業率和核心通脹預測保持在4.3%和2.6%不變。
行長米歇爾·布洛克抵制了更大幅度的50個基點降息的壓力,強調政策是"依賴數據,而非依賴數據點"。市場現在預計在11月5日的會議上將再降25個基點,實際上是另一個25個基點的調整。
中國的前景依然不穩定。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5.2%,工業產出增長7%,但零售銷售再次未能達到5%的預期。本週早些時候,中國人民銀行(PBoC)如預期將其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在3.00%和3.50%不變。
其他數據則不太樂觀:官方製造業PMI降至49.3,非製造業PMI降至50.1,財新數據也顯示出類似的情況。7月份的貿易數據顯示順差縮小至982.4億美元,出口增長7.2%,進口增長4.1%。通脹幾乎沒有變化,突顯出持續的通縮壓力。
投機者依然堅定看空澳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截至8月12日的數據顯示,淨空頭頭寸膨脹至近88K份合約,為2024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未平倉合約上升至171.3K,創下多周高點。
阻力位位於2025年7月24日的0.6625(7月24日)上方,接下來是2024年11月7日的高點0.6687。若突破該水平,心理關口0.7000將是多頭的主要目標。
支撐位則分布在8月21日的0.6414(8月低點),之前是20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SMA)0.6384,以及6月23日的0.6372(6月低點)。
動能依然疲軟:相對強弱指數(RSI)已滑落至約38,而平均方向指數(ADX)接近19,表明趨勢似乎在增強。
澳元/美元日線圖
目前,澳元/美元看起來被困在0.6400和0.6600之間。突破該區間可能需要更強的催化劑:更強的中國數據、美聯儲政策的轉變,或澳儲行的新指引。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為澳大利亞製定利率並管理貨幣政策。理事會每年在11次會議上作出決定,並根據需要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澳大利亞央行的主要任務是維持物價穩定,這意味著通脹率在2-3%,但也「……為貨幣穩定、充分就業、經濟繁榮和澳大利亞人民的福利做出貢獻。」它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工具是提高或降低利率。相對較高的利率將使澳元走強,反之亦然。澳大利亞央行的其他工具包括量化寬松和緊縮政策。
傳統上,通貨膨脹一直被認為是貨幣的負面因素,因為它總體上降低了貨幣的價值,但在現代,隨著跨境資本管製的放松,情況實際上正好相反。現在,適度的高通脹往往會導致央行提高利率,這反過來又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這些資金來自尋求利潤豐厚的投資場所的全球投資者。這增加了對當地貨幣的需求,在澳大利亞就是澳元。
宏觀經濟數據衡量經濟的健康狀況,並可能對其貨幣的價值產生影響。投資者更願意將資金投資於安全和增長的經濟體,而不是不穩定和萎縮的經濟體。更多的資本流入增加了總需求和本國貨幣的價值。GDP、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就業和消費者信心調查等經典指標都會影響澳元。強勁的經濟可能會鼓勵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提高利率,這也支持澳元。
量化寬松(QE)是在降低利率不足以恢復經濟中信貸流動的極端情況下使用的工具。量化寬松是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印刷澳元(AUD)以從金融機構購買資產(通常是政府或公司債券)的過程,從而為他們提供急需的流動性。量化寬松通常會導致澳元走弱。
量化緊縮(QT)是量化寬松的反面。它是在量化寬松之後,當經濟正在復蘇,通脹開始上升時進行的。在量化寬松中,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從金融機構購買政府和公司債券,為它們提供流動性,而在QT中,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停止購買更多的資產,並停止將其持有的到期債券的本金再投資。這將對澳元有利(或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