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在新加坡濱海灣的一座玻璃塔19樓,幾十位美食作家與社交媒體影響者聚集在Vue餐廳。這家以冷切肉、酸橘汁醃魚和牛排配天際線美景聞名的餐廳,此刻正在舉辦一場新品品鑑會。桌上擺滿一罐罐魚子醬,但它們並非來自傳統的裏海流域,也不是任何老牌鱘魚產區。罐身上印着醒目的字樣——「Made in China」。
這款名爲 Kaluga Queen(卡露伽) 的魚子醬出自中國浙江省千島湖,由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主廚團隊稱它是「精緻的象徵」,每一口都帶來「海洋般濃郁香氣與層層鹹鮮的回味」。
據聯合國下屬的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IT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出口的鱘魚魚子醬佔全球市場44%,遠超排名第二的意大利(10%)。這一增長得益於政府推動「製造業轉型」,希望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爲高端食品與奢侈品的主要供應國。
(圖源:ITC,彭博社)
政策智庫 Trivium China 的農業分析師 Even Pay 表示:「北京一直在鼓勵中國農企開發更具附加值的農產品,尋找進入高端市場的突破口。」如今,中國不僅在魚子醬領域崛起,還在鵝肝、松露、和牛級牛肉等傳統西式奢侈食材上取得突破。
根據 ITC 數據,2023 年中國出口魚子醬 322 噸,較 2019 年翻倍。Kaluga Queen 母公司——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目前擁有全球最大鱘魚養殖基地,飼養量超過 20 萬尾。每尾鱘魚均由人工智能系統監控其餵養、活動與水質環境。
中國其他高端食材產區同樣快速擴張:
- 山東、安徽兩省每年生產鵝肝超 7,000 噸,佔全球近 30%;
- 松露——原本在中國被視爲豬飼料——如今出口 32.5 噸,佔全球三分之一,同比上升 60%;
- 甘肅省的乾熱氣候有利於葡萄酒與橄欖油生產;
- 黑龍江省已成爲亞洲最大蔓越莓產區;
- 內蒙古、吉林的草原地區新建數十家「類和牛」牧場。
阿里研究院(Ali Research) 2024 年發佈的報告統計出,國內已有100多種新興高端食品與飲品進入規模化階段——從曾經依賴進口的奢侈食材,到如今本地化生產、成本下降、物流高效、價格更親民。
爲了刺激國內消費,中國企業正通過價格下調與創意融合來擴大市場。
中國國產魚子醬平均售價約 8.5 元人民幣/克(約 1.19 美元),比進口品牌低約 30%。
Kaluga Queen 建議將其與冰淇淋、月餅甚至北京烤鴨結合使用。
雲南企業正研發松露醬油、松露香醋等中式調味品;全國各地的廚師則競相創新,把鵝肝融入點心或搭配水果酒醬。
「這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山東尊潤三肉鵝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白雪(Bai Xue,音譯) 表示,「一旦某款創意菜熱銷,其他企業很快就會跟進。」
儘管中國高端食材的普及讓更多消費者能負擔「奢侈味道」,但批評聲同樣高漲。
英國非營利組織 「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中國代表Jeff Zhou指出:「鵝肝產業普遍採用強制餵食,嚴重忽視動物福利,與國際價值標準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國外生產者感到生存壓力:日本政府已限制「和牛」胚胎與受精卵出口,並推出「真正和牛(True Wagyu)」認證計劃;歐盟水產行業組織 Eurofish International 宣稱:「意大利魚子醬的手工藝與傳統工序遠勝中國的大規模量產。」
行業刊物 SalmonBusiness 在報道中稱,中國三文魚出現在北大西洋海鮮論壇上是「一記警鐘」,並指出「政府補貼與稅收優惠將徹底改寫全球競爭格局——如果覺得這不可能,不妨問問汽車行業的結局。」
國際美食網絡 XtremeFoodies 創始人 Jeffrey Merrihue 表示,部分餐廳在供應魚子醬時仍隱瞞其中國產地。
「我點魚子醬時,服務員常說來自俄羅斯或伊朗,但仔細一看,罐上寫着 Made in China。」 他說。
一些中國廠商在包裝上刻意強調「伊朗風味」「北極水源」「法式口感」,並取異域名如 Latin Landes、Sanrougey 和 Ramesses II Caviar。
其中,「拉美西斯二世魚子醬」創始人李甜甜(Li Tiantian,音譯) 解釋說:「拉美西斯二世象徵文明巔峯,我希望借這一文化意象打造真正的世界級奢侈品牌。」
然而,也有企業選擇正面展示「中國製造」的身份。
Kaluga Queen 目前出口至 46 個國家,在包裝上明確標註「浙江千島湖產區」,並聲稱產品已進入法國23家米其林星級餐廳以及至少四家國際航司頭等艙菜單。
公司創始人王斌透露,品牌在贏得多次國際盲測後,最終獲得漢莎航空集團(Lufthansa Group) 的採用,隨後多家航空公司跟進。
「隨着漢莎的合作,其他航司也紛紛加入,」 王斌表示,「中國的奢侈食品正從廉價仿製向高品質象徵轉型。過去中國製造靠低價,如今一切都在走向高端。」
從魚子醬到鵝肝、松露、和牛,中國的「高端食品製造業」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全球供應鏈。
在浙江千島湖的鱘魚養殖場,每尾魚都配有「電子身份證」與AI監控系統——象徵着「精密製造」理念正在遷移到食品領域。
這場悄然的變革不僅關乎味覺與奢華,更折射出中國製造業向品牌化、品質化與文化化的深層轉型。正如王斌所言:「十年前,我們以價格取勝;現在,我們以品質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