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攪局、經濟預警,英國央行降息按鈕今晚難按下

Insights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在通膨高企、經濟疲軟與油價上漲的三重壓力下,英國央行預計今夜宣布維持基準利率4.25%不變。市場預期及經濟學家普遍共識顯示,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將在此次會議上暫緩行動。

儘管5月曾降息25基點,但此後通膨升至逾一年高位,疊加中東緊張局勢推升油價,令決策更趨複雜。政策制定者正警惕物價上漲可能引發工資攀升的“第二輪效應”,導致通膨持續高黏性。同時,財政緊縮與貿易環境壓力已令勞動市場及經濟活動顯露疲態。

內部分歧猶存

MPC成員在5月決策中分歧明顯,兩人主張不變,兩人支持大幅降息50基點。經濟學家預期本次投票或為7:2維持不變(預計Dhingra與Taylor仍支持降息)。野村證券George Buckley指出,若數據疲軟,不排除更多「鴿派」聲音出現。

目前政策指引仍維持「逐步且謹慎降息」的陳述,瑞銀Dean Turner認為這合理,「數據不足以為重大政策轉向提供依據」。

市場聚焦8月動向

期貨定價顯示市場押注8月降息機率約75%。摩根士丹利Bruna Skarica推測,任何偏鴿訊號或將透過會議記錄或6:3投票分歧微妙釋放。

近期數據顯示:4月經濟創一年半最大收縮,對美出口驟跌,企業裁員達疫情後高峰。同時,工資增速(5.2%)仍遠超目標水準。

地緣風險添壓

中東局勢推動油價六日上漲約9%。研究估算,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將推升英國通膨0.1個百分點,若漲至85美元,或使9月通膨峰觸及4%。此風險部分抵銷貿易衝突緩和的影響,央行料繼續強調經濟前景的雙向風險-通膨壓力與成長疲軟並存。

17503233217481

【圖源:TradingView】

今夜的選擇將是審慎觀望。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美日黑天鵝來襲!歐元、日幣大行情一觸即發!【外匯週報】美元反彈歐元承壓,非農能否助力歐元/美元上漲?日本選舉結果將出爐!日幣匯率迎巨震?
作者  Alison Ho
9 月 29 日 週一
美元反彈歐元承壓,非農能否助力歐元/美元上漲?日本選舉結果將出爐!日幣匯率迎巨震?
placeholder
降息落地後美元強勁反彈!歐元、日幣危險了?【外匯週報】聯準會鷹派降息提振美元,歐元衝高回落。日本央行鷹鴿交織,10月升息成懸念?
作者  Alison Ho
9 月 22 日 週一
聯準會鷹派降息提振美元,歐元衝高回落。日本央行鷹鴿交織,10月升息成懸念?
placeholder
英國央行利率決議來襲!英鎊匯率將迎巨震?11月能否降息成謎英國央行預計將減緩資產負債表縮減的速度,或對英鎊匯率產生影響。
作者  Alison Ho
9 月 16 日 週二
英國央行預計將減緩資產負債表縮減的速度,或對英鎊匯率產生影響。
placeholder
FED和BOJ會議來襲!歐元、日幣行情一觸即發?【外匯週報】歐央行鷹派提振歐元,本週聯準會會議能否再助力?日本央行會議來襲!日幣匯率將迎巨震!
作者  Alison Ho
9 月 15 日 週一
歐央行鷹派提振歐元,本週聯準會會議能否再助力?日本央行會議來襲!日幣匯率將迎巨震!
placeholder
9.11精選策略分享:澳元/美元、歐元/美元、英鎊/美元、旺宏(2337)技術分析美國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不及預期。在8月非農、基準修訂和PPI等一系列數據公佈後,市場確信聯准會將於9月重啟降息。加之AI敘事繼續發酵,甲骨文股價狂飆36%推動標普、納指進一步走高。但需留意的是,就業市場數據在預警經濟裂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儘管當前失業率並未攀升至4.4%,但一旦失業,工人找到新工作的概率僅為45%,為有史以來的最低估值,市場存在對衰退風險的定價不足的可能。投資者日內關注美國CPI數據公佈,若通脹大幅攀升恐進一步引發市場對「滯漲」的擔憂,並對美股等風險資產構成實際衝擊。
作者  Insights
9 月 11 日 週四
美國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不及預期。在8月非農、基準修訂和PPI等一系列數據公佈後,市場確信聯准會將於9月重啟降息。加之AI敘事繼續發酵,甲骨文股價狂飆36%推動標普、納指進一步走高。但需留意的是,就業市場數據在預警經濟裂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儘管當前失業率並未攀升至4.4%,但一旦失業,工人找到新工作的概率僅為45%,為有史以來的最低估值,市場存在對衰退風險的定價不足的可能。投資者日內關注美國CPI數據公佈,若通脹大幅攀升恐進一步引發市場對「滯漲」的擔憂,並對美股等風險資產構成實際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