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攻破30元關卡!美元兌台幣(USDTWD)未來走勢怎麼看?2025最新行情預測大公開

台幣強勢攻破30元大關!近期新台幣匯率出現數十年罕見的劇烈波動,短短兩個交易日內竟狂飆近10%。雖然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亞幣普遍走升,但像台幣這樣暴衝的走勢可說是絕無僅有。這波台幣升值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長線走強的開端?投資人又該如何把握這波台幣升值帶來的投資契機?
本文就為大家分析影響台幣匯率漲跌的因素,分析美元兌台幣未來走勢,並提供一些外匯交易策略和投資建議。
台幣暴衝破30大關!從貶值恐慌到單日狂飆5%
[近一年美元兌台幣匯率走勢 圖源:Investing.com]
回望一個月前市場還在擔心台股重挫、新台幣恐貶破34甚至35元大關,誰能想到短短30天後,市場情緒竟出現戲劇性翻轉。
在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下,新台幣近期上演驚人漲勢。5月2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單日狂飆5%,創下40年來最大單日漲幅,終場收在31.064元,改寫15個月新高紀錄。經過週末休市後,5月5日新台幣續揚4.92%,盤中更一舉攻破30元重要心理關卡,最高來到29.59元價位,讓市場大為震撼。
短短兩個交易日內新台幣累計狂升近10%,不僅刷新多項歷史紀錄,更引爆外匯市場爆出史上第三大的驚人交易量。要知道,今年初到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前,新台幣還處在貶值1%的狀態。
這波美國關稅談判帶動亞幣齊揚,包括人民幣、港幣、日幣、新加坡元等在內的亞洲貨幣兌美元都有不錯表現。像是新加坡幣升1.41%、日幣漲1.5%、韓元更是大漲3.8%。但像台幣這樣暴衝式的升值幅度,在亞幣中可說是獨樹一幟。
台灣作為典型的出口導向經濟體,對外淨投資規模佔GDP比重高達165%,這讓台灣經濟對匯率波動特別敏感。台幣這波異常飆升引發市場恐慌,政府高層紛紛跳出來滅火喊話:台灣總統賴清德迅速發表五點聲明安撫市場,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召開記者會,澄清央行未干預匯市並否認受美方壓力。但到目前為止,市場情緒仍持續波動。
【台幣大漲全解析】這波匯率狂飆背後的三個關鍵原因
原因一、川普關稅政策點燃導火線
市場普遍認為,這波新台幣狂飆的導火線是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當川普宣布將對等關稅延後90天實施,市場馬上出現兩大預期:
全球將掀起集中採購潮,台灣出口可望短期受惠,這項預期為新台幣匯率提供了強勁支撐
IMF意外上調台灣經濟成長預測,加上台股表現亮眼
這些利多消息讓外資瘋狂湧入,成為推升新台幣的第一波動能。
原因二、央行陷入兩難困境
5月2日新台幣單日暴漲當天,央行緊急聲明卻避談關鍵問題:
將匯率波動歸因於「市場對美國可能要求貿易夥伴貨幣升值的預期心理」
但對於市場關切的美台關稅談判是否涉及匯率條款,則未正面回應
事實上,川普政府的「公平互惠計畫」明確將「匯率干預」列為審查重點,這讓市場更加擔憂:
在美台談判的背景下,央行可能難以像過去那樣強力干預匯市。這樣的擔憂其來有自,因為台灣第一季貿易順差達235.7億美元,年增23%,其中對美順差更暴增134%至220.9億美元,若失去央行干預,新台幣確實面臨龐大升值壓力。
對於台幣如此劇烈的波動,市場推測還有一些短期因素影響:
原因三、金融業的「恐慌性操作」放大波動
瑞銀最新研究報告指出,5月2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單日暴漲5%,這樣的異常波動已經超出傳統經濟指標所能解釋的範圍。
報告分析,除了市場情緒因素外,台灣保險業者與企業的大規模匯率避險操作,以及新台幣融資套利交易的集中平倉,共同導致了這次匯率異動。瑞銀特別警告,當新台幣出現回檔時,保險公司與出口商可能進一步增加避險比例。光是將外匯避險/存款規模恢復至趨勢水準,就可能引發約1000億美元的美元賣壓(相當於台灣GDP的14%),這個潛在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5月3日英國《金融時報》也指出,這波匯率飆升的主要推手,其實是台灣壽險業者「恐慌性」避險其巨額美元資產的操作。
報導分析,台灣壽險業持有規模高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主要為美國公債),卻長期缺乏足夠的匯率避險措施。主要原因在於「過去台灣央行總能有效壓抑新台幣大幅升值」,但現在「央行陷入兩難...既擔心干預匯市可能被美國財政部列為匯率操縱國」。這項分析直指台灣金融體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風險。
不過,央行總裁楊金龍在5月5日針對新台幣升值的緊急記者會上,對《金融時報》的分析提出明確反駁。他特別強調,「相較於大型出口商...,壽險業比較沒有增加操作。」
美元兌台幣未來走勢預測
台幣還會繼續漲嗎?升值空間還剩多少?後市走勢解析:
一、28元關卡難突破: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特朗普政府將施壓新台幣繼續升值,但具體升值幅度尚難定論。但多數業內人士研判,新台幣升至28元兌1美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關鍵指標看這裡:
評估匯率合理性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國際清算銀行(BIS)編制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該指數以100為均衡值,高於100表示貨幣可能被高估,低於100則顯示存在低估風險。
截至3月底,BIS實質有效匯率(REER)告訴我們:
-
美元指數約為113 → 呈現明顯「高估」狀態
-
新台幣指數維持在96左右 → 「合理偏低」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主要出口國貨幣的匯率低估現象更為顯著,日元和韓元指數分別僅為73和89。
* 小資外匯交易首選Mitrade,新台幣出入金,注冊就送5萬美金模擬倉免費試玩!
三、比一比就知道:若將觀察週期從近一個月的異常波動拉長至年初至今,可以發現新台幣兌美元的累計升值幅度與日元、韓元基本處於同一區間,差異並不顯著。
-
台幣升8.74%
-
日圓升8.47%
-
韓元升7.17%
其實大家都在漲,儘管近期新台幣出現快速升值,但從更長期視角看,其走勢與區域貨幣整體表現保持同步。
四、瑞銀最新報告重點整理:
雖然新台幣最近漲很兇,但從多個維度看其升值趨勢還會繼續升!
首先,估值模型顯示新台幣已從適度低估轉為較公允價值高出2.7個標準差;
其次,外匯衍生品市場顯示「5年來最強升值預期」;
再者,歷史經驗表明類似的大幅單日上漲後往往不會立即回調。
瑞銀建議投資者不宜過早反向操作,但預期當新台幣貿易加權指數再漲3%(接近央行容忍上限)時,官方可能會加大干預力度以平緩匯率波動。
如何抓住台幣上漲的投資機會?
如果你是外匯老手又敢衝:第一,可以直接在外匯平台玩USD/TWD或相關貨幣對的短線交易,抓個幾天甚至當天內的波動操作;第二,要是你手上本來就有美元資產,可以用遠期合約這類衍生性商品來避險,先把台幣升值的紅利鎖住再說。
至於剛入門的小白想抓住近期波動機會,跟風玩短線,拜託一定要記住這幾個原則:先用小錢試水溫,千萬別衝動一直加碼,不然一個心態炸裂可能就直接結束了!像Mitrade這種平台就蠻適合新手,小額短線交易各類熱門貨幣對,練功剛剛好。
長期投資的話,台灣經濟底子穩、半導體出口又旺,台幣可能在30到30.5元這個區間震盪,長期來看還是相對強勢。但長線投資記得外匯部位控制在總資產的5%-10%就好,剩下的錢還是要分散到其他全球資產,這樣風險才不會太大。
想穩穩賺匯差,建議用低槓桿來操作USD/TWD,記得一定要設止損點保護自己。許多外匯交易平台都有提供模擬倉交易,可以先開模擬帳戶練練手,測試自己的交易策略可不可行。要隨時緊盯台灣央行的動作和美台貿易的最新發展,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匯率走勢。
另外,別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建議可以搭配投資一些台股或債券,這樣就算匯率波動比較大,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也更加可控。
附:美元兌台幣歴史10年走勢回顧
美元兌台幣10年匯率走勢圖 來源:www.xe.com
在過去的十年中(2014年10月至2024年10月)台幣兌美元匯率在27~34之間震盪,震幅23%,相對全球貨幣來說算匯率波動小的。
畢竟過去被視為避險貨幣的日圓震幅可是高達50%(日幣兌美元的匯率在99~161之間),是台幣的兩倍!
而台幣本身利率升降幅度小,因此漲跌主要是因為FED升息降息,例如2015年~2018年中國股災與歐債危機爆發,美國放緩QT速度開始繼續量化寬鬆,之後台幣開始走強,而2018年之後美國認為經濟應該好轉了開始升息,本來打算維持高息一段時間想辦法縮小資產負債表,沒想到2020年疫情就來臨了,因此FED直接把資產負債表短時間擴大了一倍!
2020年~2022年,美國資產負債表從4.5兆美元增加到9兆美元;利率直接降到0,受此影響,美元變的不值錢了,台幣也一路飆升,衝到27台幣就能換1美元。
但2022年之後因為美國通膨失控,FED開始高速大幅升息,美元開始飆漲,從27一路大體維持在一個窄幅區間内震蕩。
美聯儲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啟動了3輪的量化寬鬆(QE),2013年12月美聯儲公佈決議將減少第3輪QE的規模,隨後美國市場利率水平走高,資本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美元兌台幣匯率因此從2013年的低點一路上漲到33,直到2024年9月FED結束這輪高息循環開始降息,匯率才又回到32。
▶ 綜合來看過去十年間,美元對台幣匯率經歷了多次波動。 台幣兌美元的利率漲跌主要決定權在FED,而非台灣央行。但有一個『多數人心中的尺』就是30元。 多數人都認為1比30以下的美元可以買。32以上的美元應該賣。若想做長期匯兌投資,可以此為參考點。 |
想了解更多嗎?透過 Mitrade.com 前往外匯市場>>






兩國央行的利差對匯率的影響?
若兩國升息步調不一致,會導致利差有所改變,一般來說利差擴大的話資金會流入利率較高的區域,但這也要考慮兩國的經濟成長速度、政治穩定度以及資金總流通量(QE/QT),還有最重要的,目前價格是否已經反映這些資訊。
要知道,很多時候利率變化之前好幾個月降價都已經反映進去了,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出現降息確定後走勢反而相反的情況,因為幅度不如預期,因此多數人認為的走勢在短線投資上並不一定有絕對相關,投資人需要特別注意!
台灣央行通常會在甚麼價位出手干預匯率?
根據歷史經驗,一旦台幣價格高於28台幣換1美元或是低於32台幣換1美元時,央行會大量買賣美元來調控匯率。但實務上,不光是這些時刻,縱使在28~32的區間之內,一旦變動幅度過大過快,政府也會強制干預匯率走勢。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