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議息會議之前,黃金突破歷史高點,分析師:2026年有望突破4000美元

投資慧眼Insights-金價創歷史新高,首破3700美元大關。
受聯準會降息預期、美元走軟及地緣風險等多重因素推動,現貨黃金週二(16日)一度升至3,702.98美元/盎司。週三亞市早盤維持高位震盪,現報3,670.6美元/盎司。市場聚焦即將到來的聯準會決議。
圖片來源:tradingview
本輪黃金持續多頭市場的三大因素:
聯準會降息預期是推動金價上漲的核心動力
市場普遍預期9月會議將降息25個基點,甚至有人押注降息50個基點。川普施壓聯準會加大降息力度,進一步強化鴿派預期。低利率環境降低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刺激資金流入。OANDA分析師Zain Vawda指出,聯準會降息預期是本輪漲勢的主要推手。
美元走弱為金價提供助力
周二美元指數跌0.74%,至96.54,創7月1日以來新低;兌歐元跌至2021年9月以來最低。美元貶值使黃金相對便宜,提振全球買需。儘管8月零售銷售環比增0.6%優於預期,但仍未能支撐美元。
獨立交易員Tai Wong表示,美元大跌推升金價,但聯準會決議前市場轉趨謹慎,獲利了結可能壓制漲勢。美元疲軟反映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以及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儘管零售數據強勁,但勞動市場疲軟和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持續削弱美元信用。
避險需求與央行購金:結構性支撐
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在當前複雜經濟環境中的重要性再度凸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衝突及主要經濟體政策分化,持續推動投資人增加黃金配置。 2025年至今,金價累計漲幅已達41%,自9月8日突破3,600美元後,僅一週便迅速站上3,700美元大關。
此外,各國央行持續購金為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作為長期策略投資者,央行購金行為不受短期價格波動幹擾,並在金價上升週期中形成「正回饋循環」。這類結構性買盤有效減輕市場拋壓,使黃金展現出較歷史水準更強的價格韌性。
顧問公司Metals Focus董事總經理菲利普·紐曼(Philip Newman)表示「金價正處於一個未知領域,其在3,400美元和3,500美元區間停留的時間並不長」,他補充稱預計年底金價將攀升至3800美元左右。「本輪漲勢後,未來可能會出現回調,但我們也認為這對觀望等待入場的投資者來說是買入機會。2026年金價有望突破4000美元,」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