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毕竟是懂王,治大国如同儿戏。
近日,有美媒统计称,自1月20日就职以来,特朗普政府官员已宣布50多次新的或修订的关税政策。仅与关税有关的行政命令就已达到十多项,大约每周都会发布一项相关的行政命令。
比如,特朗普曾宣布对乳制品进口和哥伦比亚商品征收关税,但不到一周后就作出了修改。个别行政命令持续不足一天,寿命极短。白宫对此掩饰称,这是因为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此外,和中国之间的关税不断升级之后,面对多重压力,特朗普政府官员不得不奔赴瑞士日内瓦,和中国进行经贸磋商,最终大幅度下调关税。
美国贸易政策的不断摇摆,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也进一步凸显了其“草台班子”的本质。入主白宫仅仅几个月,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似乎被不断地侵蚀。这一点从疲软的美元指数可以一窥端倪。
分析人士认为,美元承压,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弱化,以及关税冲击导致资金逃离美元资产,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下降。有经济学家此前警告称,一些亚洲投资者可能会将大量资金汇回,美元可能面临2.5万亿美元的“雪崩式”抛压。
面对朝令夕改的特朗普政府,很多国家正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尝试与特朗普达成协议,以削减部分关税,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伙伴的贸易合作,可谓“两手准备”。
不少曾经陷入贸易争端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加速“破冰”,促进贸易的融合,以形成新的全球贸易格局。这或许也是美国未曾预料到的,特朗普滥施关税终究是遭到了“反噬”。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特朗普正访问中东,包括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与特朗普同行的有英伟达(NVDA.US)创始人黄仁勋、特斯拉(TSLA.US)创始人马斯克、OpenAI的奥尔特曼以及AMD的苏姿丰等一众美国科技领袖。
据白宫介绍,特朗普此次访问期间,沙特方面宣布将向美国新增总额6000亿美元的投资。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表示,未来沙特将推动对美投资规模扩大至1万亿美元。
此外,白宫还透露,特朗普从中东返回美国后将宣布一项新的贸易协议,这或许意味着,在美国和英国、中国相继达成贸易协议后,国际贸易紧张局势有进一步降温的趋势。
不过,有观点认为,阶段性的合作未必能改变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的关税思潮,后续全球贸易格局如何演变,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