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风口已然诞生。
11月12日,脑机接口板块表现活跃,截至发稿,爱朋医疗(300753.SZ)涨超8%,创新医疗(002173.SZ)涨超6%,狄耐克(300884.SZ)、、熵基科技(301330.SZ)、翔宇医疗(688626.SH)、三博脑科(301293.SZ)均上涨。
港股方面,微创脑科学(02172.HK)、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0553.HK)均录得上涨。
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首次进入审批“绿色通道”
消息面,由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目前已正式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与通过头戴设备采集信号的非侵入式产品不同,侵入式产品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等设备植入大脑,电极与大脑的神经元细胞接触,技术门槛和风险都更高,但也通常能获得更高质量、更高精度的神经信号。
首个侵入式产品获此待遇,表明监管机构对这类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评估信心,愿意为其产业化“架桥开路”。
与此同时,这也是国内首个进入该“绿色通道”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标志着中国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产业化进程迈出了从临床验证到市场准入的关键一步。
脑机接口利好频频,行业进入爆发前夜
事实上,今年以来,脑机接口领域频频传来利好。有业内人士认为,脑机接口行业或已进入爆发的前夜。
此前,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在我国完成,成功帮助一名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修复。
另外,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制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将为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患者开展运动、言语功能的替代和康复。
据清华大学洪波教授透露,相关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今年将在国内10个中心开展,计划在年底前入组30至50名患者进行植入。
种种迹象均预示着,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商业化应用。脑机接口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5年至10年,脑机接口医疗产品有望迎来爆发期。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6.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9.4亿美元,到2034年有望增长至124亿美元,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7.35%;据工信微报,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61.4亿元。
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脑机接口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标志着脑机接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此前,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顶层设计明确,产业目标清晰,全国多省份开始对侵入式、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并试点医保覆盖。浙江省已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纳入医保,呼和浩特、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制定价格标准,推动行业进入落地阶段。
一系列政策推动,也有望加速脑机接口的产业化落地进程。
结语——
尽管前景广阔,脑机接口投资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技术成熟度仍然有限,特别是在信号稳定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还需要持续改进。其次,监管审批存在不确定性,新产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严格的临床验证。此外,商业化路径尚待验证,市场接受度和支付机制都需要时间培育。
有分析师表示,脑机接口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领域,投资者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