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存储芯片概念股暴动,截至收盘,普冉股份(688766.SH)、香农芯创(300475.SZ)涨20%,恒烁股份(688416.SH)涨超18%,江波龙(301308.SZ)涨16.73%,华虹公司(688347.SH)、佰维存储(688525.SH)、德明利(001309.SZ)均大涨。

港股方面,华虹半导体(01347.HK)涨13.73%,中芯国际(00981.HK)涨超8%。
消息面,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已在第四季度将其DRAM和NAND闪存的价格上调最高达30%,并将新的价格体系传导至客户,这也反映出当前存储市场供需失衡的紧张状况。
其他存储产商亦有动作。根据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今年第四季度,DRAM平均售价将上涨25-26%,涨价热潮或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AI技术狂飙突进,数据中心基建加速,驱动上游的存储芯片需求激增。在AI时代,存储芯片已从配角跃升为核心瓶颈与突破口,AI浪潮正引爆一场“存力”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大客户积极行动,与头部存储产商洽谈中长期供应合同。
此前OpenAI的掌门人奥特曼访问韩国期间与三星电子、SK海力士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星际之门”项目每月向两家公司采购90万片晶圆。虽然该事件被部分人质疑为“画饼”,但却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情绪,进一步推高了存储市场的涨价预期。
具体而言,本轮存储芯片涨价主要由HBM芯片所代表。
美光公司首席商务官苏米特·萨达纳曾表示,DRAM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供应紧张,而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HBM需求激增推动的,因为HBM消耗的晶圆容量是标准DRAM的三倍多。
近年来,由于大模型参数规模与训练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传统内存技术已成为制约算力发挥的“内存墙”,而HBM凭借其超高带宽、低功耗和小体积特性,正成为AI芯片的主流选择,其需求迅猛增长,成为存储芯片赛道中的“香饽饽”。
除了高端的HBM芯片需求强劲,传统的DRAM和NAND芯片亦供不应求。随着人工智能投资从大容量数据训练转向推理,传统存储芯片需求也有望跑出加速度。
根据韩国KB证券研究主管Jeff Kim预计,若当前涨势持续,明年非HBM内存芯片的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将超越HBM。
展望后市,不少机构看好本轮存储大周期的持续性。
摩根士丹利预测,鉴于明年存储领域可能出现供需失衡,内存芯片行业将迎来 “超级周期”。市场需求高企的背景下,存储芯片行业也开始出现供不应求、涨价、转变订货模式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AI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涨价潮或延续至2026年。国内存储公司有望继续受益于“价格回升+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叠加消费电子需求提升,国内存储芯片公司开工情况稳中向好。这或许也是近期国内存储芯片概念股轮番表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