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濰柴動力 A/H 股股價呈現顯著分化:H股(02338.HK)在前期大幅上漲後迎來回調,截至發稿下跌6.05%;A股(000338.SZ)則表現堅挺,昨日斬獲漲停後,今日再逆市上漲2.05%。
消息面上,11月5日,Ceres Power宣佈與濰柴動力簽署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製造許可協議,進一步鞏固雙方既有合作關繫。11月6日晚間,濰柴動力公告中指出,與參股公司CeresPower簽訂製造許可協議,計劃建設用於固定式發電市場的電池和電堆生產線,產品將主要服務於AI數據中心、商業樓宇及工業園區等場景的電力需求。
作為「港股100強」常客,濰柴動力即便面對行業多重挑戰,仍持續展現強勁增長韌性,百強本色凸顯,同時獲得投資者廣泛看好。
股價層面,A 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已達42%,漲勢突出;H 股則自10月底起持續走強,累計漲幅近35%,年初至今股價累計漲幅達83%。
股價走強除了受消息面驅動外,更多得益於濰柴動力較低的市盈率估值及持續向好的業績表現。
重卡行業打破「淡季魔咒」,三季度業績顯著回升
濰柴動力的主營業務涵蓋動力繫統(柴油機等)、商用車、農業裝備及智慧物流等領域,其表現與國内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高度相關。
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受重卡發動機需求疲軟、天然氣發動機市場收縮等因素影響,濰柴動力增長承壓。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業績強勢反彈,營收同比增長16.08%至574.19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淨利潤同比增長29.49%至32.34億元,超出多家投行預期。

不僅濰柴動力表現亮眼,三一重工(06031.HK)、中聯重科(01157.HK)、三一國際(00631.HK)等工程機械企業也在同期實現營收與利潤的雙位數增長。
行業整體回暖是推動工程機械企業業績回升的關鍵。隨著全國範圍内重卡補貼政策逐步落地,以及油氣價差趨於合理,市場需求持續復蘇。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商用車銷量達311.7萬輛,同比增長7.8%。其中9月銷量同比增長29.6%,自7月以來增速明顯加快。

重卡板塊表現尤為突出,前三季度累計銷售82.28萬輛,同比增長20.49%,行業復蘇趨勢明確。
作為濰柴動力「基本盤」的動力繫統業務,在全方位技術佈局的支持下轉型成效顯著。
根據第一商用車網數據,2025年前三季度,濰柴動力累計銷售發動機53.6萬台,其中重卡發動機達18.8萬台。從燃料類型看,柴油重卡發動機約11.7萬台,天然氣重卡發動機約7.1萬台。
第三季度,公司重卡發動機銷量達6.3萬台,環比增長超60%。天然氣發動機表現尤為強勁,銷量為2.9萬台,環比增長約2倍。
公司旗下陝汽重卡也在9月銷售17,481輛,市場份額達16.56%,同比增長56.86%,顯示出強勁的終端銷售能力。
新業務進入爆發期,AI數據中心賽道成新增長極
在能源轉型大背景下,濰柴動力正從傳統發動機製造商,向覆蓋傳統能源、清潔能源與新能源的全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其業務版圖已延伸至數據中心備用電源、礦山綠色動力及數字化設備管理等新興領域。
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新業務進入「爆發階段」,成為業績超預期的重要推動力。特别是近年來AI數據中心建設持續高景氣,直接帶動柴油發電機組需求高速增長,濰柴動力享受到市場紅利。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受益於數據中心需求擴張,濰柴動力M繫列大缸徑發動機銷量快速增長,前三季度銷量超7700台,同比增長超30%,其中數據中心市場銷量超900台,同比增長超3倍,為公司業績貢獻重要增量。
濰柴動力的大缸徑發動機主要面向高端工業動力市場,廣泛應用於工業動力、油氣田設備和數據中心等對動力要求極高的場景。
據2025年中期報告披露,濰柴動力大缸徑高端發動機實驗室建設項目承諾投資額超過10億元,已於2025年6月底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第十二屆港股100強:工程機械股迎來價值重估?
當前,國内工程機械行業正處於「内需修復」與「出海加速」雙輪驅動的發展階段。股價與業績同步上揚的背後,是行業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提升的深層變革。
在產業升級背景下,擁有核心技術及強大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更具備穿越週期、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
自成立以來,「港股100強」評選始終高度關注硬核製造業,積極順應產業變革趨勢。歷經十餘年發展,榜單持續優化結構、增設細分板塊,力求更全面、及時地捕捉港股市場中的產業新動向。
據悉,第十二屆「港股100強」評選已正式啓動籌備工作,候選名單正在有序篩選中,並計劃增設多個細分榜單,以深度契合當前產業發展熱點。
回顧往屆評選,濰柴動力曾多次憑借強勁綜合實力入選「綜合實力100強」。工程機械板塊的中聯重科(01157.HK)、中國龍工(03339.HK)、中國重汽(03808.HK)等企業也屢次入圍相關榜單,成為該賽道在港股市場中的價值標桿。
在行業持續向好、企業業績表現亮眼的背景下,濰柴動力及其他相關企業能否繼續保持優勢、再度躋身榜單,將成為資本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