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當地時間),美股市場的科技板塊再度上演「大象起舞」的戲碼——超威半導體(AMD.US)爆量飙升近23.71%,並在次日再漲3.83%,兩日累漲27.5%,市值站上3400億美元的整數關口。
而超威半導體的突然暴漲也有著消息面的刺激。
AMD和OpenAI達成重磅合作
公告顯示,AMD與OpenAI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有望為AMD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新增收入,同時加速OpenAI的AI基礎設施建設。
具體而言,雙方簽訂多代際、6吉瓦AMD Instinct GPU供應協議,是全球已知規模最大的單一AI芯片採購合作之一。其中,首批1吉瓦算力將採用AMD Instinct MI450繫列GPU,計劃2026年下半年啓動部署。
根據這項最終協議,OpenAI將與AMD作為核心戰略計算合作夥伴展開合作,推動AMD技術的大規模部署,從AMD Instinct MI450繫列和機架級AI解決方案開始,並延伸至未來幾代產品。通過共享技術專長以優化各自的產品路線圖,AMD和OpenAI正在深化始於MI300X並延續至MI350X繫列的多代硬件和軟件協作。
另外,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為進一步協調戰略利益,AMD已經向OpenAI授予了一份可認購高達1.6億股AMD普通股的認股權證(約相當於AMD當前總股本的10%),這些權證將在實現特定里程碑時逐步授予。這些里程碑不僅包括技術部署進度,還與AMD未來的股價表現掛鈎。其中一檔行權條件甚至要求AMD的股價達到600美元,而最新股價則是211.51美元。
AMD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兼財務主管Jean Hu在公告中表示:「我們與OpenAI的合作預計將為AMD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同時加速OpenAI的AI基礎設施建設。這項協議將為AMD和OpenAI帶來重要的戰略協同和股東價值,預計將大幅提升AMD的非公認會計準則每股收益。」
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則表示:「此次合作是構建充分發揮AI潛力所需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AMD在高性能芯片領域的領導地位將使我們能夠加快進展,並更快地將先進AI的優勢惠及每個人。」
「循環投資」愈演愈烈
實際上,OpenAI向AMD抛出大單,只是其今年内合作的冰山一角。每當宣佈與科技巨頭聯手,這些合作方的股價總會引發大幅波動。
例如,OpenAI與甲骨文(ORCL.US)在今年8月底簽署的一份超大規模合同。根據協議,OpenAI將在未來五年内向甲骨文採購價值3000億美元的雲計算算力服務,甲骨文在9月10日(當地時間)發佈的財報中披露了這一數據,當日股價暴漲36%。
此外,OpenAI宣佈與博通(AVGO.US)聯合研發定製芯片,預計將採購金額巨大的定製芯片。受此消息的影響,博通的股價在9月5日(當地時間)放量暴漲逾9%。
OpenAI還和英偉達(NVDA.US)簽訂意向書,計劃通過戰略合作部署一個規模至少達到10吉瓦的AI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依據協議,英偉達承諾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作為回報,英偉達將獲得OpenAI的股權。
OpenAI雖然到處撒錢,但本身並未盈利,對外部融資依賴較重。
事實上,除了OpenAI外,「不差錢」的英偉達也在AI領域瘋狂撒錢,入股、收購了多家科技公司。
例如,9月初,英偉達斥資超9億美元,採用「現金+股票」組合方式,收購AI硬件初創公司Enfabrica核心技術及部分團隊。
9月18日(當地時間),英偉達宣佈向英特爾(INTC.US)投資50億美元,並宣佈雙方達成合作協議,計劃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個人計算產品上展開聯合開發。
在消息傳出來後,英特爾的股價跳空放量飙漲了22.77%,英偉達也上漲了3.49%。
而根據最新的消息,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正以一種與芯片採購直接「掛鈎」的創新結構,推進一輪高達200億美元的融資。
英偉達不僅將作為重要的股權投資方參與其中,出資額或高達20億美元,且整輪融資的結構都與xAI採購英偉達GPU的計劃深度綁定。
需要指出的是,OpenAI、英偉達、甲骨文等科技巨頭之間的巨額投資、入股、給訂單引起了一些爭議,有投資者形容這是「循環投資」,人為吹大美股泡沫。
科技股風險正在加劇?
與此同時,這種情況也引起了一些機構的擔憂,容易導致科技股的「閃崩」。
10月7日(當地時間),有媒體報道稱,在截至8月末的公司上一財季,甲骨文的服務器租賃錄得收入9億美元、毛利1.25億美元,毛利率14%,低於許多非科技零售企業的毛利率,且遠低於甲骨文傳統軟件業務約70%的整體毛利率。
報道還指出,在某些情況下,甲骨文因小批量租賃英偉達新舊版本的芯片而錄得「相當多」的虧損,比如上一財季就因租賃英偉達的新版Blackwell架構芯片而虧損近1億美元。
而甲骨文的股價在10月7日一度「跳水式」大跌近7%。此後跌幅收窄,最終下跌2.52%。
摩根士丹利表示,在甲骨文第一財季高達4550億美元的RPO中,只有約10%會在未來12個月内確認為收入。此外,當前訂單主要集中於OpenAI等AI巨頭的大單,客戶集中度上升帶來單一依賴性風險。如若主要AI客戶推進自建或更換雲合作商,甲骨文未來合同收入兌現的穩定性存疑。
對於更廣泛的科技板塊,週二花旗策略師指出,投資者欲從年内創紀錄漲勢中套現,令美國科技股風險加劇,其中納斯達克100指數首當其衝。
野村此前也警告稱,儘管AI驅動的美股牛市基礎穩固且受多重利好支撐,但市場已積累顯著下行風險。當前投資者過度看漲,期權市場看漲需求激增,且科技巨頭間的「循環投資」模式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