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6月份各子行業和子指數中反彈。美中貿易正常化以及在7月9日關稅截止日期前的提前佈局可能促進了增長。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伊桑·萊斯特(Ethan Lester)報告稱,報告的價格壓力表明美中通脹差異正在加大。
"6月份全球綜合PMI顯示,消費品、中間品和投資品的製造活動月度反彈;當前產出創下自2022年6月以來的最大月度增長。新訂單流入的增加支持了生產的再次上升,儘管在新出口訂單疲軟的情況下,擴張速度仍然微弱。生產的月度改善部分可能受到在7月9日美國對等關稅90天暫停到期前的庫存積累以及自5月中旬貿易談判以來美中雙邊活動正常化的推動。"
"儘管商品價格壓力處於2024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輸入成本和銷售價格通脹仍加速。26種跟蹤的大宗商品中,價格壓力最大的上升偏差出現在半導體上,目前該行業正受到美國第232條和301條調查的影響,這可能導致行業關稅。由於貿易轉移幫助抵消了與關稅相關的供應中斷,原材料短缺的整體水平仍低於長期平均水平。"
"價格壓力正在分化——美國的輸入和輸出價格上升至多年高點,而中國的這兩項指標已連續數月下降。歷史比較表明,美國PMI產出價格指數與未來幾個月CPI通脹的顯著加速一致。相比之下,歐元區和英國的同一指數則指向與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目標一致的通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