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他國家繼續與高通膨作鬥爭時,中國的情況卻與眾不同。在過去 12 個月中,消費價格僅上漲了 0.6%。除去食品和能源,這一數字僅為 0.3%。這是按年計算的。德國商業銀行外匯分析師沃克馬爾-鮑爾(Volkmar Baur)指出,扣除食品價格上漲因素,月度物價實際上有所下降。
"這反映出中國國內需求疲軟,持續拖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成長。由於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仍在努力就改革達成一致,或推出能夠支持中國私人消費的財政計劃,預計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中國的低(核心)通膨率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
"相較之下,就生產者價格而言,我們仍處於通貨緊縮狀態。生產者價格年減 1.8%,月環比下降 0.7%。這也對全球產生了影響。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出口價格下降也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的商品價格。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困難局面至少對緩解其他國家的通膨有一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