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港口高管警告稱,5-7周內貨架將空置,美國進口突然萎縮可能會對消費市場產生連鎖反應,並可能影響比特幣價格走勢。傳統觀點認爲,比特幣是抵禦貨幣貶值和消費價格波動的工具,這可能會吸引那些尋求規避法幣侵蝕的資本,但現實世界的交易模式使這種觀點變得複雜。
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預計洛杉磯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將減少35%,這是一個關鍵的預警。
(來源:Twitter)
據彭博社4月25日報道,塞羅卡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指出,由於零售商因關稅壓力而暫停訂單,下週將有大約50000個20英尺當量單位(T2F EUC)從入境貨物中消失。
此次突然中斷之前,主要航運公司暫停了主要的跨太平洋航線,進一步加劇了原本就已做好應對關稅影響的供應鏈的緊張局面。
塞羅卡指出,供應鏈對支撐行業的影響如下:「因此,卡車司機今天運送四五個集裝箱,下週她可能運送兩三個。碼頭工人將不再需要加班和上兩班倒。他們的工作時間可能比傳統的每週工作時間要短。」
當被問及現在達成的貿易協議是否會限制短缺時,塞羅卡給出了將會採取的時間表。
他進一步補充:「大約需要兩週時間讓船隻重新定位到這些主要港口,裝載所有集裝箱,然後再花兩週時間穿越太平洋到達我們這裏。這很重要,因爲現在我們正在談論春夏時尚,所以我們正處於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儘快取得一些進展。」
他繼續說道:「零售商表示,我們目前在該國擁有大約五到七週的正常庫存。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我們就會開始看到現貨短缺。」
ONE和陽明海運無限期暫停PN4亞洲-美國西海岸航線,導致每週運力減少12000-14000 TEU。此外,赫伯羅特已安排今年晚些時候的結構性停航,標誌着其從臨時調整向長期裁員的過渡。
這些削減,加上前期庫存開始減少,意味着零售商爲抵禦關稅上調而建立的緩衝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不過,截至3月份,集裝箱吞吐量仍然保持高位,其中洛杉磯港吞吐量爲778406 TEU(同比增長5.2%),長灘港第一季吞吐量創歷史新高,達到250萬TEU(同比增長27.4%)。
此外,目前的數據可以被視爲積極的:
1. 貨源供應依然強勁:截至3月,洛杉磯和長灘的進口裝載標準箱量有所上升;少數停航通知集中在一個英超聯盟航線(PN4)和少數臨時航次。
2. 運力削減是局部性的,而非系統性的:赫伯羅特、馬士基、中遠/東方海外、長榮和以星航運尚未公佈5月份亞洲至美國航線的空艙;換言之,每週約75%的艙位池仍未動用。
3. 庫存充足:全國範圍內1.35的庫存/銷售比率幾乎與2019年假期前的水平持平,遠低於2021年空貨架事件之前的1.21的低點。
然而,2月份商業庫存與銷售額之比下滑暗示緩衝庫存正在減少,如果進口疲軟持續到夏季,則可能出現明顯的庫存缺口。
前期庫存的增加掩蓋了關稅衝擊風暴,目前這場風暴正在影響航運時間表。由於整個跨太平洋航線停運,洛杉磯首席港務長警告貨運量將暴跌1/3,零售缺貨的六週期限已經開始。
消費者是否感受到這一點取決於運價維持高位的時間,以及承運商將取消多少航線。
比特幣與宏觀經濟衝擊的關係使得在供應驅動的通脹情景下對數字資產的預期變得複雜。
塞羅卡發出警告時,比特幣交易價格在2月份因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好於預期而出現回調後,一度接近97600美元。然而,在週末持續的貿易戰言論之後,比特幣價格已跌破95000美元。
2025年初通過SSRN發佈的研究發現,比特幣相對於全球股票的價格彈性仍然很高,表明其與MSCI全球指數緊密協整。股市衝擊的調整通常會在一年內實現,這表明比特幣的行爲仍然堅定地處於風險偏好狀態。
這種背景給比特幣帶來了相互競爭的壓力。一方面,供應鏈中斷和關稅引發的短缺可能會重新引發通脹擔憂。傳統觀點認爲,比特幣是抵禦貨幣貶值和消費價格波動的工具,這可能會吸引那些尋求規避法幣侵蝕的資本。
然而,現實世界的交易模式使這種觀點變得複雜。
事實證明,比特幣的通脹對衝吸引力取決於具體情況。這種數字資產與股市的走勢時好時壞,這意味着在經濟增長面臨嚴峻挑戰的時刻,例如關稅驅動的零售業放緩,它可能會面臨拋售壓力,但也可能不會。
貨幣政策仍是一個不確定因素。如果關稅相關的疲軟加劇經濟逆風,美聯儲決策者可能會比預期更早地重新考慮寬鬆政策。從歷史上看,流動性擴張支撐了比特幣的價格。
此前的週期,包括2019年的降息,都先於加密貨幣的大幅上漲。因此,儘管當前的供應鏈摩擦指向避險情緒,但任何鴿派的立場轉變都可能注入看漲動能。
此外,對美元信心的下降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比特幣作爲與黃金並列的對衝工具的信心增強。目前,當美國債券遭到拋售時,比特幣就會感受到疲軟,投資者會尋找傳統金融體系之外的替代品。
自4月初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已下跌2%,而比特幣則上漲了22%。
隨着從集裝箱中斷到零售貨架的六週時間縮短,投資者應密切關注航運數據、CPI發佈以及比特幣與股票的相關性。
比特幣通脹敘事的下一章尚未書寫。然而,供應鏈緊張與宏觀不確定性的碰撞將很快考驗它究竟是充當數字避難所,還是仍然受制於傳統的風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