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澳幣/日圓連續第二日吸引跟進買盤,並於亞洲時段攀升至逾一周高點。然而,澳元/日圓突破 101.00 整數關卡後難以走強,並最新跌至日圖震盪區間下限,更接近關鍵水平 200 日均線 (SMA)。
在日本政治版圖可能使日本央行(BoJ)難以進一步升息的預期下,日圓(JPY)繼續表現相對低迷。除此之外,美國大選結果顯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領先,這一形勢引發的風險偏好衝動對避險日元構成沉重壓力,並在盤中助推澳元/日元交叉盤。
同時,最近發布的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表明,政府為使經濟成長重回正軌而大力推行的刺激政策正在幫助改善企業經營狀況。這一點,加上澳儲行維持鷹派傾向,為澳幣/日圓叉盤提供進一步支撐。也就是說,日本央行會議紀要為進一步收緊政策敞開了大門,並阻止澳元/日圓進一步上漲。
從技術角度來看,過去一個多月來的區間波動價格走勢表明,交易者對下一步的方向性走勢猶豫不決。再加上基本面環境不明朗,謹慎的做法是等待出現強勁的跟進買盤,然後再為澳元/日元從 9 月份的月度震盪低點恢復強勢上揚設立頭寸。
日本的中央銀行是日本央行,負責制定日本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任務是發行紙幣,進行貨幣和金融管制,以確保物價穩定,即實現 2% 左右的通膨目標。
日本央行自 2013 年起開始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以便在低通膨環境下刺激經濟和推動通膨。日本央行的政策以量化和質化寬鬆(QQE)為基礎,即印鈔購買政府或企業債券等資產,以提供流動性。 2016 年,日本央行加倍推進其策略,進一步放寬政策,先推出負利率,然後直接控制 10 年期公債的殖利率。
日本央行實施大規模刺激政策導致日圓兌主要貨幣貶值。最近,由於日本央行與其他主要央行之間的政策分歧越來越大,導致這一過程加劇,這些央行選擇大幅提高利率來應對維持數十年的高通膨水平。日本央行壓低利率的政策導致日圓與其他貨幣的匯率差不斷擴大,拖累日圓貶值。
日圓貶值和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導致日本通膨水準上升,並已超過日本央行設定的 2% 的目標。不過,日本央行認為,持續穩定地實現 2% 的目標還遙遙無期,因此突然調整目前政策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