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繁榮,真降息」?美國GDP強勁增長的背後怕是一地雞毛,降息預期更急了

Esteban Ma
更新於 2024-1-26 13:03
Mitrade

翹首以盼的美國四季度經濟可謂「完美」落地,在總統拜登和財長耶倫雀躍的同時,市場反倒增加了降息的押註。


去年後半年,隨著美國聯準會升息週期進入尾聲,數據顯示出通膨回落、經濟堅挺的跡象,「經濟軟著陸」的呼聲越來越高。自去年8月以來,除10月外,近幾個月的非農就業均大幅超過市場預期,同期美國CPI年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來源:TradingEconomics】


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年化季率為3.3%,遠超預期的2%;2023年GDP增長2.55,超過2022年的1.9%。對此,美國財長耶倫表示,這份報告反映了強勁、健康的支出和生產率的提高,而且很可能不會帶來通膨挑戰,「我在這份報告中沒有看到任何威脅軟著陸的跡象。」


總統拜登在聲明中表示,「在我的領導下,經濟連續三年實現了自內而外、自下而上的增長。」


然而,事實真的像這份喜人的GDP報告描繪的如此「繁榮」,提前降息無望了嗎?答案可能是:未必!


對於降息前景的指引,同時間發佈的其他數據描繪了另一番景象。美國商務部公佈的第四季度個人消費支出同比上漲2.8%,超過預期的2.5%。美國居民消費依舊強勁,可能對通膨放緩的趨勢帶來挑戰,尤其在當前地緣政治衝突衝擊全球供應鏈之際。


此外,美國上週初請失業金人數錄得21.4萬,高於預期的20萬,前值18.9萬,為近四週最高,顯示出就業情況仍然令人擔憂。


對於這項GDP數據,市場最先是對提前降息前景感到失望,美元指數在美東時間週四盤中大幅上行,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逼近4.20%大關。隨後,投資者消化多項經濟數據,反而增加了提前降息的押註,3月降息的押註從40%升至50%附近,10年期美債殖利率也掉頭向下。

【CME利率期貨市場暗示的利率目標幾概率,來源:CME Fedwatch Tool】


道富環球高級多資產策略師Marija Veitmane表示,「我們正在尋找上行驚喜,儘管幅度沒有那麼大。我認為強勁的GDP數據會嚇到市場,但顯然並沒有。看來勞動力市場疲軟的跡象被認為更為重要。」


強勁的經濟增長和通膨放緩理論上很難同步進行,因此,週四這份GDP報告令一些分析師感到困惑。傑富瑞經濟學家Tom Simons表示,「我的看法是,這種數據組合非常、非常不尋常,而且不太可能持續下去」。


Simons指出,「要麼通膨再次回升,要麼經濟增長放緩。我只是不明白,經濟迎來的這種完美、理想、無懈可擊的通膨降溫敘事,怎樣才能持續下去?」


Pantheon宏觀經濟學家 Ian Shepherdson認為,「除非聯準會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認為經濟即將重新走強或通膨以某種方式反彈,否則他們將不得不放宽貨幣政策。我們懷疑上述條件能否成立。」Shepherdson預計,Fed將在3月或5月首次降息。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財報解讀丨順風之下,高通將再攀高峰高通(NASDAQ:QCOM)公佈了強勁的2024財年第二季業績,自2023年末宣布手機市場復甦迫在眉睫且該公司已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反向投資對像以來,該股已上漲超過100%。
作者  美股研究社
高通(NASDAQ:QCOM)公佈了強勁的2024財年第二季業績,自2023年末宣布手機市場復甦迫在眉睫且該公司已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反向投資對像以來,該股已上漲超過100%。
placeholder
一個月暴漲35%! ARM即將納入納斯達克100指數 ARM Holdings將從6月24日開始被納入納斯達克100指數。
作者  Tony Chou
ARM Holdings將從6月24日開始被納入納斯達克100指數。
placeholder
博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博通公司(NASDAQ:AVGO)在AI半導體業務中擁有高度差異化的產品組合。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其AI營收達31億美元,年增280%,這非常了不起。
作者  美股研究社
博通公司(NASDAQ:AVGO)在AI半導體業務中擁有高度差異化的產品組合。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其AI營收達31億美元,年增280%,這非常了不起。
placeholder
AI還能帶美股漲多久?從盤面來看,其實基本上印證了我們前幾天的觀點,當前市場就是機構在抱團巨頭,雖然指數能夠強勢收漲,但大部分個股表現都不算好,甚至很多還是逆勢大跌,走出了相當悲觀的局勢。
作者  美股研究社
從盤面來看,其實基本上印證了我們前幾天的觀點,當前市場就是機構在抱團巨頭,雖然指數能夠強勢收漲,但大部分個股表現都不算好,甚至很多還是逆勢大跌,走出了相當悲觀的局勢。
placeholder
別只盯蘋果,這也是大機會不僅蘋果自己的股價連續大漲並創出新高,把全球市值第一個寶座重新拿了回來,還不出意外地帶火了國內的蘋果產業鏈。
作者  格隆匯
不僅蘋果自己的股價連續大漲並創出新高,把全球市值第一個寶座重新拿了回來,還不出意外地帶火了國內的蘋果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