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匯率暴跌後,交易員押注:未來​​還會下跌8%!

Alison Ho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投資慧眼Insights - 選擇權數據顯示,英鎊兌美元匯率可能將跌破1.12,即還有8%的下跌空間。


1月13日,英鎊兌美元(GBP/USD)連續第五日下跌,截至發稿,報1.2166。


上週,英鎊與其他英國資產齊跌,10年期和30年期英國公債殖利率飆升了四分之一個百分點,富時250股票指數創下自2023年中以來的最大跌幅。這讓人不禁聯想到2022年首相特拉斯 (Liz Truss) 災難性迷你預算案之後的市場崩盤。


上週對英鎊期權的需求超過了那場危機期間的水平,甚至超過了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前後的水準。


【圖源:TradingView;英鎊兌美元(GBP/USD)走勢】


根據美國存管信託與結算公司的數據,市場對價格低於1.20美元的合約有相當大的需求。一些交易員甚至押注英鎊將跌破1.12美元,這是兩年多來的最低水準。


巴克萊全球外匯分銷主管Mimi Rushton表示,由於對沖基金蜂擁押注英鎊進一步走軟,有關英鎊期權的交易詢盤增長了300%。


「目前阻力最小的路徑是走低。一方面,英國央行降息的預期非常有限,而財政擔憂也對英鎊不利。」Candriam基金經理Jamie Niven表示。


英國官員試圖安撫市場。財政部首席大臣Darren Jones表示,英國政府公債市場正在有序運作。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和富達國際等大型投資者表示,他們仍堅持看漲英國債務。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Shreyas Gopal則對英鎊的前景不太樂觀。他表示英鎊兌美元、歐元、日圓和法郎等一籃子其他主要貨幣將繼續下跌。


「英鎊近期的疲軟勢頭還將繼續。現在是做空的時候了。」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美日黑天鵝來襲!歐元、日幣大行情一觸即發!【外匯週報】美元反彈歐元承壓,非農能否助力歐元/美元上漲?日本選舉結果將出爐!日幣匯率迎巨震?
作者  Alison Ho
9 月 29 日 週一
美元反彈歐元承壓,非農能否助力歐元/美元上漲?日本選舉結果將出爐!日幣匯率迎巨震?
placeholder
降息落地後美元強勁反彈!歐元、日幣危險了?【外匯週報】聯準會鷹派降息提振美元,歐元衝高回落。日本央行鷹鴿交織,10月升息成懸念?
作者  Alison Ho
9 月 22 日 週一
聯準會鷹派降息提振美元,歐元衝高回落。日本央行鷹鴿交織,10月升息成懸念?
placeholder
英國央行利率決議來襲!英鎊匯率將迎巨震?11月能否降息成謎英國央行預計將減緩資產負債表縮減的速度,或對英鎊匯率產生影響。
作者  Alison Ho
9 月 16 日 週二
英國央行預計將減緩資產負債表縮減的速度,或對英鎊匯率產生影響。
placeholder
FED和BOJ會議來襲!歐元、日幣行情一觸即發?【外匯週報】歐央行鷹派提振歐元,本週聯準會會議能否再助力?日本央行會議來襲!日幣匯率將迎巨震!
作者  Alison Ho
9 月 15 日 週一
歐央行鷹派提振歐元,本週聯準會會議能否再助力?日本央行會議來襲!日幣匯率將迎巨震!
placeholder
9.11精選策略分享:澳元/美元、歐元/美元、英鎊/美元、旺宏(2337)技術分析美國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不及預期。在8月非農、基準修訂和PPI等一系列數據公佈後,市場確信聯准會將於9月重啟降息。加之AI敘事繼續發酵,甲骨文股價狂飆36%推動標普、納指進一步走高。但需留意的是,就業市場數據在預警經濟裂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儘管當前失業率並未攀升至4.4%,但一旦失業,工人找到新工作的概率僅為45%,為有史以來的最低估值,市場存在對衰退風險的定價不足的可能。投資者日內關注美國CPI數據公佈,若通脹大幅攀升恐進一步引發市場對「滯漲」的擔憂,並對美股等風險資產構成實際衝擊。
作者  Insights
9 月 11 日 週四
美國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不及預期。在8月非農、基準修訂和PPI等一系列數據公佈後,市場確信聯准會將於9月重啟降息。加之AI敘事繼續發酵,甲骨文股價狂飆36%推動標普、納指進一步走高。但需留意的是,就業市場數據在預警經濟裂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儘管當前失業率並未攀升至4.4%,但一旦失業,工人找到新工作的概率僅為45%,為有史以來的最低估值,市場存在對衰退風險的定價不足的可能。投資者日內關注美國CPI數據公佈,若通脹大幅攀升恐進一步引發市場對「滯漲」的擔憂,並對美股等風險資產構成實際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