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在一份监管文件中透露其取得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大订单,订单金额达到22.76万亿韩元,约合165.44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其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收入300.87万亿韩元的7.6%。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大家都纷纷猜测谁是“大金主”时,马斯克在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X披露,正是特斯拉(TSLA.US)!
三星将在得克萨斯州新建的晶圆厂为特斯拉生产下一代AI6芯片,同时马斯克确认台积电(TSM.US)会为其生产AI5芯片——先在台工厂,在亚利桑那州工厂产量爬升后再在该工厂生产,而据路透社报道,三星目前正在生产特斯拉的AI4芯片。
AI竞赛,让科技巨企不满足于“单选项”
英伟达(NVDA.US)的尖端芯片昂贵,效率优先的马斯克早就有意通过扩大可选项来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这包括自研芯片。
在特斯拉最近的季度业绩发布会上,马斯克透露特斯拉的自研芯Dojo 2或将于明年量产,性能将比第一代提高10倍,相当于10万个英伟达的H100,而AI5芯片则预计将在明年底量产。
此外,特斯拉还透露正考虑将Dojo 3与AI6芯片融合——一套芯片可在汽车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中使用,或者集合多个芯片使用,也意味着特斯拉对AI5和AI6的需求十分殷切。
当前英伟达最先进的AI芯片由台积电生产,加上现有的订单,包括来自苹果(AAPL.US)和台积电竞争对手如AMD(AMD.US)的订单,台积电有点忙不过来,排期紧凑。
马斯克在多个场合承认,特斯拉希望能扩大供应链的选项,而不依赖单一供应商,因为这意味着其要承担昂贵的生产成本和时间延误成本,深化与三星的合作或是其应对之策。
马斯克在X上表示,三星已经同意让特斯拉协助最大限度优化生产效率,并暗示与三星的交易很可能高于所声称的165亿美元。
行内普遍认为,这笔交易或表明三星的晶圆代工良率有所改善,并重新赢得客户信任。
据New Daily消息,三星的2纳米Exynos 2600芯片已进入原型量产阶段,该芯片预计将为2026年的Galaxy S26系列提供动力。
Digital Daily指出,由于其2纳米全环绕栅极(GAA)工艺的良率已超过30%,并接近40%的关口,三星正重新获得技术可信度,并重返大规模订单的竞争行列。
2026年将成为晶圆代工的关键之年?
三星曾在几年前公布了“2030 愿景”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全球半导体芯片领域的领导者。
然而,“王者之路”总是布满荆棘,由于技术问题和战略失误,三星与台积电的差距越拉越大。
据WCCftech报道,三星最初计划在美国生产4纳米芯片,在《芯片法案》颁布后野心也膨胀起来,追加了投资。
然而,投入巨资,三星却未能实现量产。
随着台积电布局美国,在亚利桑那州建设2纳米的晶圆厂,三星也不得不“All In”,将原本的4纳米计划直接升级至2纳米。
这一激进的转向,既是被台积电倒逼的无奈之举,也是三星试图通过“技术代差”实现弯道超车的孤注一掷。
今年初,有报道指三星计划在泰勒工厂生产2纳米和3纳米芯片,2026年初配备所有必要设备,年底启动生产。
相比之下,台积电已开始在其亚利桑那工厂生产4纳米芯片。
据指,台积电将于今年年底具备2纳米和3纳米芯片的生产能力。
三星晶圆代工计划在2纳米和3纳米芯片中均采用全环绕栅极(GAA)技术,而台积电则计划在3纳米工艺节点采用极紫外(EUV)技术,在2纳米工艺中采用GAA技术。
尽管与台积电相比稍显滞后,但三星计划通过针对AI芯片优化的“一站式”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将从研发到生产的时间缩短20%。
结语
早前有报道指,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目前仅能满足美国7%的芯片需求,这意味着三星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对三星而言,泰勒工厂的2纳米产能能否如期落地、良率能否稳定在商业化水平,将直接决定其能否抓住特斯拉AI6芯片这根“救命稻草”,并以此为跳板吸引更多美国本土客户。
要知道,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已进入产能爬坡阶段,其3纳米工艺早已量产,2纳米工艺也在按部就班推进,且手握英伟达、AMD 等 AI 芯片巨头的核心订单。
三星若不能在2026年拿出“实打实”的2纳米产能,将会错失抢占美国市场的最佳窗口。
而台积电的压力,则在于如何平衡全球扩张与本土产能的矛盾。
尽管其在美国的工厂已锁定大量订单,但7%的本土需求满足率与“美国制造”的宏大叙事仍有巨大差距。供应链本地化难题以及与三星在2纳米工艺上的直接碰撞,都让这家代工巨头不敢有丝毫松懈,尤其是特斯拉AI6芯片花落三星,无疑是对台积电“美国霸权”的一次有力挑战,迫使台积电加速亚利桑那工厂的产能释放与技术迭代。
这场围绕AI芯片的“硝烟”,早已超越了单一企业的竞争范畴,演变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的缩影。
特朗普试图重塑本土产业链,亚洲半导体巨头则在“美国制造”的浪潮中博弈生存空间,而特斯拉等终端应用巨头则在供应链中扮演着“平衡者”与“受益者”的双重角色。
2026年尚未到来,但三星与台积电在2纳米赛道上的角力已进入白热化。谁能率先量产“可用且可靠”的2纳米芯片,谁就能在AI时代的芯片争夺战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这场较量的每一个细节,都将牵动着全球科技产业的神经——毕竟,AI芯片的算力,正在定义未来科技竞争的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