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港股“艺人管理第一股”乐华娱乐(02306.HK)再度放量大涨,截至发稿前,涨幅达31.13%,报1.98港元/股,成功甩掉了“仙股”标签。自5月9日反弹迄今,该股累计涨幅约2倍。
消息面上,乐华娱乐于5月9日斥资29.57万港元回购43.5万股。同日,乐华娱乐还宣布,利用公司闲置资金,认购1亿港元星光新经济产业有限合伙基金权益,以丰富公司的投资组合,提高盈利能力。
这些举措向市场传递出了公司的信心,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情绪,推动股价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股价飙升之下,乐华娱乐最新市盈率(TTM)也飙到33.56倍,但其乏善可陈的基本面可能难以支撑如此高的估值。
资料显示,乐华娱乐是一家艺人管理公司,旗下艺人包括王一博、范丞丞等。公司业务包括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以及泛娱乐业务三大板块。
2024年,得益于线下娱乐市场复苏,乐华娱乐实现收入7.65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4694.2万元,而上年同期亏损1.4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然而,这种回暖的可持续性存疑。市场担忧,2024年乐华娱乐业绩改善更多依赖外部环境修复和财务技巧,而非内生竞争力的提升。
乐华娱乐的业务结构“偏科”十分严重,主要依托艺人管理收入维生,该板块营收比例常年超过90%,其他业务(音乐IP制作、泛娱乐业务)加起来还不到10%。
而最近几年大火的王一博,毫无疑问就是乐华娱乐的“一哥”。作为现今顶流艺人,王一博具有强大的变现能力,长期贡献乐华娱乐超6成营收。
不过,高度依赖头部艺人,存在极高的风险。据了解,乐华娱乐与王一博的合约在2026年10月到期,但目前能顶上王一博的艺人仍未出现。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王一博出现解约的可能,乐华娱乐将面临业绩断崖式下跌风险。
此外,乐华娱乐的造星体系早就出现断裂。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偶像养成类网综落幕,乐华娱乐至今仍未找到稳定“捧人”渠道,新生代艺人难以接棒。
为了破局,乐华娱乐曾积极布局虚拟偶像、元宇宙等新兴赛道,但这些战略的成效尚未显现。关键原因就在于,虚拟偶像的运营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内容制作投入,成本高企,且现阶段的变现能力远不及真人艺人。
可见,乐华娱乐的基本面似乎不足以支撑股价的狂飙。出于种种担忧,投资者对于乐华娱乐的信心明显不足,此前该公司股价长期徘徊于1港元以下,沦为“仙股”。而此轮股价上涨能否延续,仍存较大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