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2025年11月4日讯,今日富达国际亚太区投资总监主管Stuart Rumble发表对亚洲市场消费者行为的观察报告。
Stuart Rumble指出,亚洲多个市场因增长疲弱、市场波动持续、就业稳定性存疑,导致消费模式出现明显转变。消费者不仅收紧预算,并寻求与产品和体验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结。
Stuart Rumble认为,对投资者而言,若能识别哪些行为变化属周期性或结构性,同时掌握创新、文化相关性及估值纪律,将有机会把握下一波亚洲消费市场增长浪潮。
以下是Stuart Rumble发布的观点:
亚洲各地,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新加坡等的消费者行为正显著转变,部分源于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及宏观环境充满挑战。多个市场因增长疲弱、市场波动持续、就业稳定性存疑,导致消费模式出现明显转变。消费者不仅收紧预算,并寻求与产品和体验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结。
这行为转变在各行各业均见迹象。例如在餐饮业,高端餐厅和奢华食府关闭反映高消费支出缩减。然而,超市餐饮和平价休闲餐饮兴起,显示消费并非全面缩减,而在重新分配。
消费者重视性价比,同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带来情感共鸣、文化认同或身份认同的产品。例如,许多人从打开泡泡玛特的盲盒中获得乐趣。对投资者而言,这些变化既带来机遇,也伴随风险。当中,成功触及情感价值的品牌,展现出强劲的消费者参与度,同时受惠于收入增长及投资者追捧,股价表现亮眼。然而,要持续成功,则必须不断创新,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及产品开发方面。
此外,估值仍是关键考量。一些面向消费者的股票交易估值偏高,引发市场疑问其盈利增长持续性及均值回归可能性。投资者需分辨短期趋势及结构性转变。盲盒热潮或会退去,但健康生活方式兴起及体验式消费等更广泛趋势则更具持久性,值得深入关注。
运动服饰及化妆品等行业展现出更具韧性的长期前景。这些行业受惠于人口结构、城市化加速及数码互动增强等利好因素。本地品牌,尤其能透过社交媒体及网红营销加快产品周期,迅速回应消费者意见,在灵活度及文化融合度超越全球品牌。
数码渠道亦正在重塑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互动。直播电商、社交销售及爆款产品的推出,压缩了从产品构思到市场采纳的时间。能够掌握这种速度的企业,尤其是具备深厚本地洞察力者,更有可能赢得市场份额及投资者青睐。中国内地电动车品牌在新加坡等市场的成功,正好印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灵活商业模式带来的颠覆潜力。
然而,中国内地等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容低估。成功往往引来模仿,唯有具备稳健基本面、灵活策略及清晰差异化的企业才能长久立足。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管理层质素、创新能力及应对消费者情绪变化的能力。
亚洲消费者格局转变,反映出其对经济谨慎态度与对情感满足的追求。对投资者而言,若能识别哪些行为变化属周期性或结构性,同时掌握创新、文化相关性及估值纪律,将有机会把握下一波亚洲消费市场增长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