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透视】南向资金“爆买”!港股仍获青睐,哪些方向值得看好

来源 财华社

2025年的港股有多“火爆”?

自年初以来,港股迎来一波显著拉升,随后于4月初因贸易摩擦引发急速暴跌,恒生指数一度单日暴挫逾13%,但是投资者信心很快回升,港股迅速收复了失地,并一路走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具体的涨幅方面,截至11月3日,恒生指数年内已累涨逾30%延续了2024年的涨势;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更是飙升近33%同样强势,跑赢美股的纳斯达克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持续走强的背后是成交量的显著放大,这也是市场信心和参与度的最直接证明。

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2025年11月3日,年内恒生指数日均成交额达2579.43亿港元,这一数值已创下自196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截至2025年11月3日,年内恒生科技指数日均成交额达797.29亿港元,同样创下2020年指数发布以来的新高。

上述日均成交数据表明,港股市场已进入“高流动性、高活跃度”的新阶段,而这受到多重因素的驱动。

海外被动资金持续流入,主动资金流出规模收窄

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的持续活跃,海外资金局部回流港股市场。中金公司的研报显示,在被动资金方面,年初至今流入港股规模超过2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翻倍。

EPFR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海外主动资金(更具长线资金代表性)依然净流出港股超过97亿美元,但流出规模较去年同期收窄,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主动资金周均流出额显著放缓。

从配置角度来看,截至今年9月底,海外主动资金配置中国市场比例升至7.2%的年内高点;当前低配幅度已从7月年内低点(-1.61ppt)收窄至-1.39ppt。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积极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且表现领先全球,二是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去美元化”叙事下,部分海外投资者存在分散化投资的需求。

不过,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在整体资金流入和配置比例改善的背景下,不同外资的分化程度在加大。

具体而言,亚太除日本基金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快速提升,目前已接近标配;但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新兴市场基金、全球除美国基金的低配幅度则持续加深,均超2ppt。

中金公司指出,国内基本面是决定中长期外资流向的关键和主导,这一点值得重点跟踪。

南向资金贡献持续增量,“明星”企业受青睐

相较于外资而言,南向资金“爆买”港股引发的关注度或许更高。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机制净买入港股总额逼近8079亿港元,创下自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年度最高纪录,较2023年同比增长超150%。

而到了2025年(截至11月3日),南向资金流入之势更加强劲,年内累计流入规模已超1.26万亿港元,不仅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更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年度流入新高,是驱动港股市场持续走强的关键力量。

中金公司指出,南向资金的定价权在边际与结构层面持续提升:从成交占比看,南向日均成交占港股主板成交的比例,已从2024年底的约25%一度攀升至最高接近40%目前虽略有回落,但仍稳定在30%左右,较去年底有明显提升,凸显其对港股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金公司认为,公募与保险等机构的“子弹”可能没有想的那么多。今年以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个人投资者入市,主要体现在场外申购港股ETF的变化。

对于个人投资者,考虑其对港股的投资存在一定的限制约束(如外汇限制或港股通开户门槛等),因此可投港股的ETF或是主要投资渠道。截至三季度,可投港股的ETF中1-9月资金流入规模约2400亿元(约2600亿港元),其中三季度单季流入规模就超过2200亿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南向资金虽然是“爆买”,但不同行业、个股之间分化明显。

Wind数据显示,在今年南向资金的强劲流入中,金融板块持续主导资金流向,科技与能源板块亦表现强劲。

从一些知名港股通成分股的表现来看,年内,腾讯控股(00700.HK)涨逾52%,农业银行(01288.HK)涨近44%,阿里巴巴-W(09988.HK)更是飙升了96%

此外,工商银行(01398.HK)、建设银行(00939.HK)、宁德时代(03750.HK)、中国移动(00941.HK)、中国石油股份(00857.HK)、汇丰控股(00005.HK)、招商银行(03968.HK)、小米集团-W(01810.HK)、紫金矿业(02899.HK)等成分股也都在年内录得不俗涨幅。

港股前景依然看好?这些方向或更值得关注

浙商国际也在近日的研报中指出,港股市场基本面仍偏弱,资金面环境短期回落,政策面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情绪面短期面临回调压力。当下港股市场周月线级别趋势已进入右侧区间,对于后续走势,即使短期行情有波折,仍不建议悲观。

浙商国际研究人员对于中短期市场走势继续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板块配置方面,看好行业相对景气且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新能源、创新药、AI科技等;业绩和股价走势稳健且受益于政策利好的低估值国央企红利板块;基本面相对独立且受益于降息周期的香港本地银行、电信及公用事业红利股。

方正证券在近日的研报中表示,10月份港股市场主要指数整体有所回调,主要受10月初中美关税再起波澜所致。从行情走势看,10月份港股市场在月初短暂调整后随即反弹回升。方正证券的研究人员认为港股上涨行情仍未结束,经过此前调整再度迎来布局良机。理由包括: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有进、韧性较强,同时政策利好不断释放,A股、港股市场信心显著回升。此外,南下资金仍在持续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叠加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港股流动性环境也有望进一步受益。

国泰海通证券在今日的研报中称,2025年港股估值经历快速修复,尽管如此,当前港股整体估值仍不算高。指数层面,港股估值处全球洼地。行业层面,港股科技等板块相较A股、美股估值吸引力更高。展望2026年,低估值为港股进一步上行提供空间。

另外,2025年港股市场亮眼的行情离不开充裕的资金面支持,一方面源于流出幅度明显收窄的外资,另一方面源于加速流入的内资。展望明年,港股依然是确定性较高的增量资金市场。

国泰海通证券还指出,除了低估值优势与充裕增量资金,2026年港股上行的另一个支撑因素是港股的稀缺性资产优势。而且后续随着中概股回流+A股企业持续赴港上市,更将强化港股资产稀缺性。

行业方面,国泰海通研究人员认为,AI浪潮下港股科技是2026年的行情主线。在产业进展+政策支持下,港股科技板块基本面或更优;估值不贵、基本面更优的港股科技有望获内外资增配。此外,关注出海加速+业绩兑现的创新药,牛市背景下港股券商也值得重视。

第十二届港股100强启动,哪些企业有望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持续走强的大背景下,自成立以来便高度关注市场前沿动态的“港股100强”评选活动的准备工作已再次启动。

据悉,第十二届“港股100强”评选活动的榜单候选筛选正有序推进,且拟增设多个细分榜单,重点关注5G、创新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深度呼应当前产业发展热潮。

此前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中国移动、汇丰控股等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入选榜单。此次又将有哪些港股市场的“明星”企业能凭借技术突破、市场表现等卓越特质,在最新一届权威评选中脱颖而出?这一悬念值得资本市场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仅供参考。 过去的表现并不预示未来的结果。
placeholder
欧元/美元从三个月低点回升,因美元走软欧元/美元周二小幅上涨,目前交易价格为 1.1525,此前在当天早些时候触及三个月来的新低。
作者  FXStreet
6 小时前
欧元/美元周二小幅上涨,目前交易价格为 1.1525,此前在当天早些时候触及三个月来的新低。
placeholder
XRP、BNB 和 SOL 录得重大损失,比特币跌至107,000美元瑞波币(XRP)、BNB(之前称为币安币)和索拉纳(SOL)在周二的交易中处于下跌状态,因为更广泛的加密货币市场遭遇了一波抛售,过去24小时内触发了10亿美元的清算。
作者  FXStreet
6 小时前
瑞波币(XRP)、BNB(之前称为币安币)和索拉纳(SOL)在周二的交易中处于下跌状态,因为更广泛的加密货币市场遭遇了一波抛售,过去24小时内触发了10亿美元的清算。
placeholder
英镑对美元承压,交易员削减美联储鸽派押注英镑/美元在周二欧洲交易时段谨慎交投,接近其六个月以来的低点 1.3100。
作者  FXStreet
6 小时前
英镑/美元在周二欧洲交易时段谨慎交投,接近其六个月以来的低点 1.3100。
placeholder
近期规模最大爆仓潮!比特币崩溃暴跌直逼105000,后续仍有下行空间?周二(11月4日)亚洲交易时段,比特币继续在106,500美元附近低位盘整,昨日大幅跳水失守11万,将此前三日涨幅回吐殆尽,长期持有者的抛售压过了风险资产的轻微反弹。与此同时,ETH维持在 3,620美元 附近,相较比特币表现偏弱,因交易者持续减仓山寨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活动低迷,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就新一轮抛售展开激烈讨论。
作者  FX168
10 小时前
周二(11月4日)亚洲交易时段,比特币继续在106,500美元附近低位盘整,昨日大幅跳水失守11万,将此前三日涨幅回吐殆尽,长期持有者的抛售压过了风险资产的轻微反弹。与此同时,ETH维持在 3,620美元 附近,相较比特币表现偏弱,因交易者持续减仓山寨币,去中心化金融(DeFi)活动低迷,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就新一轮抛售展开激烈讨论。
placeholder
在日本央行不确定性中,美元/日元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刷新多月高点日元在整体坚挺的美元面前走势疲软,并在周二亚洲时段攀升至自2月12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作者  FXStreet
10 小时前
日元在整体坚挺的美元面前走势疲软,并在周二亚洲时段攀升至自2月12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goTop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