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港股新能源汽车股多数下挫。截至发稿前,小鹏汽车-W(09868.HK)跌2.77%,蔚来-SW(09866.HK)跌2.64%,吉利汽车(00175.HK)跌1.20%,零跑汽车(09863.HK)跌0.78%,华晨中国(01114.HK)、理想汽车-W(02015.HK)也都纷纷走弱。
消息面,特斯拉这只“鲶鱼”又双叒叕降价了!9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从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降价1万元。该车型于8月12日正式发布,是特斯拉当前续航最长的车型,CLTC续航达830公里。
正式发售不足一个月就“闪电式”降价,特斯拉这一操作,或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密切相关。
当前,比亚迪、小鹏等品牌正积极在25-30万元价格带部署长续航车型,通过配置提升与价格让利策略抢占市场。特斯拉此时下调售价,无疑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新款Model 3的性价比竞争力。
另一个重要原因,或在于今年以来特斯拉销量出现衰退。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为38.41万辆,同比下降约13%,已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下滑。
在最核心的中国市场,特斯拉的表现也令人堪忧。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累计销量为30.4万辆,同比下滑6.3%,是排名前十厂商中销量跌幅最大的企业。
根据以往经验,特斯拉每次降价都会给汽车圈带来不小的冲击。当这家新能源车巨头启动降价策略时,为了提高竞争力,其他车企不得不跟进,进而演变为全行业的价格竞争。
而无序的价格战也成为了车企利润的“杀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3.5%,环比6月的6.9%大幅下降,同比去年7月的4.4%也呈下滑趋势。
步入9月,特斯拉这个“卷王”再次举起了“降价”的屠刀,新一轮的汽车“价格战”是否就此开启,成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其实,跟去年相比,2025年以来,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已经有逐渐冷却下来的迹象。
据乘联会统计,2025年乘用车行业促销与降价均回归理性,市场秩序明显改善。今年1-7月,新车降价106款,较2024年同期的147款车型,降价规模温和回落。尤其是4-7月的降价车型大幅减少。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近几个月新能源车的促销较稳,随着降价的温和,促销体系也有回收,目前已达到正常促销水平的中高位。
这一降温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突出,市场销量增长,内卷降价现象明显减弱,行业运行压力改善。
另一方面,国家综合整治行业“内卷”,推动市场秩序回归理性。乘联会发文称,“反内卷”浪潮正推动车市降价减少、促销平缓,车市运行日益平稳。
今年上半年,随着“价格战”带来的弊端不断呈现,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纷纷发声,明确反对行业“内卷式”竞争。政府更是直接出手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要求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等。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广汽集团等多家车企负责人也公开表态,“内卷式竞争是慢性自杀”,呼吁全行业尊重规律,回归理性发展。
在多位车企高管看来,长期价格战,除了严重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外,还可能导致研发投入不足,进而影响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所以,价格战日渐被认为是难以持续的事情,而卷技术、卷体验、卷服务、卷品牌、卷体系才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取胜之道。
当前,随着“反内卷”行动持续深入,车市竞争的主旋律似乎正从拼价格,转向流量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