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港股圈】蘋果放棄造車,美股長牛的奧秘

丫丫港股圈
更新於
Esteban Ma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年初至今,標普500在科技股的狂飆下創下新高,但BIG 7裡的蘋果和特斯拉,年內股價仍是下跌的,是表現最差的兩家科技巨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手機/汽車競爭加大時,還沒有全力投入AI的創新浪潮,令市場感到擔憂。而這就是美股當下的生態,聚焦AI才是科技巨頭的首要正事,這也是提升估值的最好方法。

图片


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內部暫停了投入長達10年的造車項目,並將原先的造車團隊轉移到蘋果的機器學習部門和AI部門。


同時,今日蘋果獲批了AI智慧戒指的專利申請,AI戒指需要搭配Vision Pro頭戴式使用。越來越多資訊透露出,蘋果將圍繞Vision Pro和AI手機方向做創新,迭代IOS的生態系統。而這正是市場想看到的選擇,放棄競爭激烈,且難賺到錢的造車業,專注迴將AI和主業做結合創新,是當下更理性的選擇。

難熬的造車,順勢的AI

在這消息傳出後,蘋果盤中股價由跌轉漲,市場反應是正面的。


那麼,蘋果放棄造車的原因有兩點。


一、現在每家都非常卷,能賺到錢的新能源車企業,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行業無疑是難熬的。除了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在歐美市場,除了特斯拉一家,其他電車公司競爭壓力也非常大。


例如,特斯拉的海外競爭對手Rivian,2023全年營收為44億美元,但虧損達57.4億美元。馬斯克近期表示,若不大幅削減成本,Rivian可能在6季內破產。


所以,在最大的中國市場和歐美市場日子都不好過的情況下,蘋果想退出也是理所當然的。

图片


另外,蘋果的最大利潤來源是基於產品的附加價值,而造車業本身就不是一個利潤率高、壁壘高的好生意,在競爭激烈,中國市場最佳入局時間已過的情況下,即使假設蘋果造車能賺到錢,但大概率賺的是辛苦錢。


從投入產生的回報比來看,肯定性價比不如現在轉投AI業務,尤其是蘋果自己的Vision Pro是科技領先的。先前,像Google、索尼等科技公司,都在等蘋果發布頭顯設備,再決定要不要發布,因為怕設備沒蘋果做的好。但在蘋果發布之後,這兩家也未公開出售自己的設備,或許這證明在頭顯設備上,同行與蘋果是有一定差距的,這是現在自己具有優勢,且未來競爭不會那麼激烈的新增長點。


例如,今天李想表示,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AI是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

    图片          


這段話更直白的說,AI做成功了,對蘋果估值提升帶來的上限遠高於造車業務。假設蘋果繼續造車,在AI創新浪潮下,倒是降低自身估值的做法。          


不過,以蘋果的財力和人力,完全是有能力邊造車邊投入AI。但正如李想所說,戰略層面,新業務能聚焦一個,就絕不做兩個。重點是選擇上限最高,距離自己核心優勢最近的,知難而上大概率不是好戰略。          


二、实际上,造车难赚钱人人皆知,但苹果值得敬佩的是做战略决策够果断。苹果造车部门投入了10年,这期间沉沒成本肯定不小,但业务说砍就砍,这不仅是苹果家底够厚产生的底气,也显示出中美企业文化不同的体现。          


若說換國內的企業,說要結束投入長達10年的項目,那可能考慮的點更多,例如稅收/就業等等。產生的後果完全是不一樣的,結局很有可能是明知產業競爭激烈,但硬著頭皮也要繼續做下去加大產業內捲的情況。現在的小米造車就有些類似,雖然小米汽車仍未開售,但近期已經被同行們的大降價卡在尷尬的定價難題上。


例如,中國企業更擅長在一個行業中做到極致,透過3-5年的激烈競爭,不斷的降低成本,加速產品迭代來爭奪市場份額,在這種高強度的競爭下,行業內的資源和利潤都會被大幅壓縮。就例如近三年的光電產業、新能源產業、本來就難賺錢的買菜業務。


而美國企業更注重永續性和利潤率,在擴張和競爭時,大家都更傾向於維持健康的利潤率和長期成長潛力,短期內成長速度可能較中國同產業慢,但利潤是各企業的首要保證。

結語

至於美股巨頭為何很少聚集在同一業務裡過度競爭,這與美股的持股結構有關。


我們之前在《誰控制了大部分的美股公司》裡提到過,美股結構大部分都是退休金持有,而這就使得美國人或多或少持有了美股所有公司的股權。


美股是美國退休金的主要收入來源,當最大的買家和公司利益一致時,背後的大賣家自然不希望看到巨頭們在同業務裡內捲到極致,即傷害了大家的利潤,從而傷害到股價表現,也失去了創新的動力。


這機制鼓勵了美股巨頭做全球化,避免了無效內卷。在這種特殊制度下,就可以理解,為何投入造車10年的蘋果,說不做就可以不做,這是美股企業文化的差異點之一。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13年資產翻700倍!彼得·林區靠「四句話」締造140億神話,散戶照做也能賺!13年就將一個不知名的基金的規模擴大700倍,富可敵國(超越厄瓜多爾GDP),年化報酬高達30%,追隨者超百萬,這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華爾街傳奇故事。
作者  投資指南針
7 月 11 日 週五
13年就將一個不知名的基金的規模擴大700倍,富可敵國(超越厄瓜多爾GDP),年化報酬高達30%,追隨者超百萬,這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華爾街傳奇故事。
placeholder
4萬億帝國誕生!輝達CEO黃仁勳身價暴漲,即將超車巴菲特!7月10日(星期四),輝達股價再漲0.7%,收在164.10美元。收盤時,輝達的市值正式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家達到這個高度的上市公司!
作者  投資指南針
7 月 11 日 週五
7月10日(星期四),輝達股價再漲0.7%,收在164.10美元。收盤時,輝達的市值正式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家達到這個高度的上市公司!
placeholder
美國六大銀行股財報來襲!誰能脫穎而出?儘管市場對銀行巨頭財報較為樂觀,但鑑於股價已漲至高位,上漲幅度可能受限。
作者  Alison Ho
7 月 11 日 週五
儘管市場對銀行巨頭財報較為樂觀,但鑑於股價已漲至高位,上漲幅度可能受限。
placeholder
達美航空財報前瞻:營收利潤下滑,股價將暴跌/暴漲7%?儘管航空業面臨逆風,但達美航空被認為是主要航空公司中處境最佳的。
作者  Tony Chou
7 月 10 日 週四
儘管航空業面臨逆風,但達美航空被認為是主要航空公司中處境最佳的。
placeholder
加密貨幣概念股飆漲!「加密貨幣週」來襲,比特幣繼續創新高?隨著加密貨幣週臨近,比特幣可望持續創新高,帶動相關概念股走高。
作者  Tony Chou
7 月 10 日 週四
隨著加密貨幣週臨近,比特幣可望持續創新高,帶動相關概念股走高。